[实用新型]冷却柱及其防冻结构、冷却三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6531.3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石红晖;曹蓉秀;马庆中;康朝斌;郭爱武;张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8B9/00 | 分类号: | F28B9/00;F28F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胡素莉;李海建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 换热管 防冻结构 节流通道 进水联箱 冷却柱 空冷散热器 冷却三角 减小 流体 连通 流通 本实用新型 截面积变化 防冻性能 进水流量 流量分配 水量分配 管束 均匀性 流体流 结冰 冻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柱及其防冻结构、冷却三角,该冷却柱的防冻结构包括进水联箱,与进水联箱连通的进水换热管,位于进水联箱内的节流通道;其中,节流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小于进水换热管的流通截面积,且进水换热管通过节流通道与进水联箱连通。上述冷却柱的防冻结构中,当流体流至节流通道,受流通截面积变化的影响,增大了流体进入该进水联箱的流速,有效减小了进水换热管之间的进水流量的差别,提高了进水换热管之间水量分配的均匀性,从而减小了因流量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流体结冰空冷散热器管束冻结的几率,进而提高了空冷散热器的防冻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冷散热器防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却柱及其防冻结构、冷却三角。
背景技术
目前,间接空冷系统在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间接空冷系统中,汽轮机的乏汽在凝汽器中通过循环水来实现冷却,被加热的循环水进入空冷散热器与空气进行换热,冷却后的循环水再回到凝汽器继续冷凝汽轮机乏汽,构成密闭循环。
上述空冷散热器包括若干冷却三角,冷却三角包括两个冷却柱,冷却柱包括:进水换热管、出水换热管、翅片、上联箱和下联箱,其中,下联箱包括不连通的进水联箱和出水联箱,进水联箱具有进水口,出水联箱具有出水口,进水联箱与进水换热管连通,出水联箱与出水换热管连通,上联箱连通进水换热管和出水换热管。
循环水进入空冷散热器,进水换热管之间存在流量分配不均匀的现象,使得管束换热管内壁流体出现流动减慢或流动中止的现象,当环境温度不大于0℃时,由于管束换热管内流体流动减慢或流动中止,较易导致管束换热管内的流体结冰空冷散热器管束冻结,最终导致管束换热管被冻裂。
综上所述,如何减小空冷散热器管束冻结的几率,以提高空冷散热器的防冻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柱的防冻结构,减小空冷散热器管束冻结的几率,以提高空冷散热器的防冻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防冻结构的冷却柱和一种具有上述冷却柱的冷却三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柱的防冻结构,包括进水联箱,与所述进水联箱连通的进水换热管,位于所述进水联箱内的节流通道;其中,所述节流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水换热管的流通截面积,且所述进水换热管通过所述节流通道与所述进水联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节流通道的流通截面积为所述进水换热管的流通截面积的0.6倍~0.8倍。
优选地,所述节流通道由节流管的管道形成。
优选地,所述节流管固定于所述进水换热管。
优选地,所述节流管固定于所述进水联箱。
优选地,所述节流管为钢管。
优选地,所述节流通道的轴线与所述进水换热管的轴线共线。
基于上述提供的冷却柱的防冻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冷却柱,该冷却柱具有上述任意所述的冷却柱的防冻结构。
基于上述提供的冷却柱,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冷却三角,该冷却三角包括两个冷却柱,且两个所述冷却柱均为上述冷却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柱的防冻结构,通过在所述进水联箱内设置节流通道,利用节流通道连通进水换热管与进水联箱,由于节流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小于进水换热管的流通截面积,则当流体流至节流通道后,受流通截面积变化的影响,增大了流体进入该进水换热管的流速,有效减小了进水换热管之间的进水流量的差别,提高了进水换热管之间水量分配的均匀性,从而减小了因流量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流体结冰空冷散热器管束冻结的几率,进而提高了空冷散热器的防冻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65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