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滤膜滤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6891.3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7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苏兴高;裴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净之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18 | 分类号: | B01D61/18;C02F1/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滤膜 壳体 内腔 密封固定 中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 超滤膜滤芯 后固定板 前固定板 底端 污水通道 斜向设置 过滤腔 过滤物 排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滤膜滤芯,包括:设有内腔的壳体;前固定板,其密封固定于壳体且位于内腔的前端;后固定板,其密封固定于壳体且位于内腔的后端;中固定板,其密封固定于壳体且位于内腔的中部;第一超滤膜,第一超滤膜的前端固定于前固定板的顶端,其后端固定于中固定板的底端;第二超滤膜,第二超滤膜的前端固定于中固定板的底端,其后端固定于后固定板的顶端。第一超滤膜、第二超滤膜斜向设置在内腔,被过滤物会向下转移至过滤腔底部,并通过污水通道排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可大力推广于市场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滤膜滤芯。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超滤膜滤芯内部的超滤膜丝单一方向设置,过滤时,被过滤物容易粘附在超滤膜上,不易排出,清洗时,存在清洗不彻底和需要的冲洗水较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滤膜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滤膜滤芯,包括:设有内腔的壳体;前固定板,其密封固定于壳体且位于内腔的前端;后固定板,其密封固定于壳体且位于内腔的后端;中固定板,其密封固定于壳体且位于内腔的中部;第一超滤膜,第一超滤膜的前端固定于前固定板的顶端,其后端固定于中固定板的底端;第二超滤膜,第二超滤膜的前端固定于中固定板的底端,其后端固定于后固定板的顶端;其中,所述中固定板为镂空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超滤膜、第二超滤膜、壳体、中固定板之间形成过滤腔;所述第一超滤膜、壳体、前固定板之间形成第一净化腔;所述第二超滤膜、壳体、后固定板之间形成第二净化腔;所述前固定板设有与第一净化腔连通的第一净水通道;所述后固定板设有与第二净化腔连通的第二净水通道;所述壳体设有位于顶端且与过滤腔连通的进水通道,近于底端且与过滤腔连通的污水通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超滤膜滤芯还包括设于中固定板与壳体之间的密封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超滤膜、第二超滤膜向外倾斜的角度为25°-65°。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为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是:一种超滤膜滤芯,第一超滤膜、第二超滤膜斜向设置在内腔,待净化的水从进水通道进入过滤腔,经第一超滤膜、第二超滤膜过滤后,被过滤物集中在过滤腔一侧,由于第一超滤膜、第二超滤膜倾斜设置,被过滤物会向下转移至过滤腔底部,并通过污水通道排出,并且,由于待净化的水不断从上端流入,被过滤物也不易粘附至超滤膜丝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可大力推广于市场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滤膜滤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 超滤膜滤芯 1 壳体
11 过滤腔 12 第一净化腔
13 第二净化腔 14 进水通道
15 污水通道 2 前固定板
3 后固定板 4 中固定板
5 第一超滤膜 6 第二超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净之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净之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6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
- 下一篇:滤芯及粘接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