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液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9214.7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6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鹏;刘心文;赵明;刘艳;宗福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H01M10/6556;H01M10/6568;H01M2/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林祥翔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液 导槽 冷却液箱体 电芯装配 电池液 冷装置 电芯 电池 进水口 漏液口 布设 本实用新型 冷却液流路 电芯表面 多个电池 均匀冷却 冷却效果 水平设置 不一致 温度差 槽体 单根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液冷装置,电池包括多个电池,电池内设有电芯,还包括电池液冷装置,电池液冷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池内的冷却液箱体,冷却液箱体上布设电芯装配槽,冷却液箱体内的电芯装配槽上方设有冷却液导槽,所述冷却液导槽水平设置并且一端与进水口相连接,冷却液导槽底面的长度方向上布设有多个漏液口,通过设置冷却液导槽,并在冷却液导槽的长度方向上布设多个漏液口,使得冷却液由冷却液箱体的进水口进入时,形成多个并排向下的冷却液流路,对电芯进行冷却,减少流路上的温度差,并通过设置电芯装配槽,电芯装配槽的槽体与电芯的表面进行接触,对电芯外侧进行均匀冷却,防止单根电芯表面的冷却效果不一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其内部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每个电池内均包含多个作为电池基础单元的电芯。
而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设计与制造中,电池的热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如何在保证较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保证冷却性能,从而保证整包电芯循环寿命及一致性,是选择电芯应用的主机厂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往往液冷系统是平衡性能和能量密度后的最佳选择。
目前对于圆柱形电池国内市场主流的液冷量产方案大部分是采用多水道挤压型材钎焊铝管,通过对铝管进行反复折弯,再结合导热硅胶垫缠绕在冷板外侧和电池模组中的电芯相接触的方案(俗称蛇形管)。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蛇形管冷却的方式具有以下缺点:
1、虽然蛇形管的管路较扁平,总厚度最薄可以做到2.5mm,但折弯后和电芯是线面接触,且电芯轴向发热最大处可能都没接触到冷管,而电芯径向导热率相对较低,蛇形管实际接触面积有限,冷却效率不够理想、电芯单体件的冷却一致性较差。
2、蛇形管通过反复折弯后一致性难以控制,导致蛇形管安装需要和电芯之间极小的间隙配合,装配时即使采用自动化设备也难以快速对准,装配效率难以大幅提升。
3、蛇形管反复折弯后通过电池本质上是串联式冷却方案,随着冷却液在蛇形管内流动,所吸收的热量将越聚越多,设置于蛇形管上的电芯在冷却液流动方向上将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冷却的均匀性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池液冷装置,通过设置冷却液导槽,在冷却液导槽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漏液口,配合电芯四周类似水套的电芯装配槽隔离式设计,形成多个并联式冷却液流路,减少电芯之间的温度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电池液冷装置,所述电池内布设有多个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电池液冷装置;
所述电池液冷装置包括冷却液箱体,所述冷却液箱体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上布设有多个与电芯相适配的电芯装配槽,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电芯装配槽内;
所述冷却液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冷却液箱底部;
所述冷却液箱体内的电芯装配槽上方设有冷却液导槽,所述冷却液导槽水平设置并且一端与进水口相连接,冷却液导槽底面的长度方向上布设有多个漏液口。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冷却液导槽,并在冷却液导槽的长度方向上布设多个漏液口,使得冷却液由冷却液箱体的进水口进入时,可通过设置在电芯装配槽上方的冷却液导槽使冷却液形成多个并排向下的冷却液流路,并通过设置有相互隔离区间的电芯装配槽,对各个流路上的电芯进行冷却,减少流路上的温度差,电芯装配槽的槽体与电芯的表面进行接触,对电芯外侧进行均匀冷却,防止单颗电芯表面的冷却效果不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箱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设有电芯夹板,所述电芯夹板的表面布设有与电芯相适配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92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锂离子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送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