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背心袋的热封刀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0065.6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6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城;肖赖发;刘昌财;邱传龙;钟德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揭阳市康为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70/64 | 分类号: | B31B70/6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嘉毅;洪佳虹 |
地址: | 522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封刀 接线 背心袋 塑料薄膜 交点处 本实用新型 新型背心 裂开 塑料背心袋 首尾相连 制造设备 接线处 内折线 内折 摊开 两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背心袋的热封刀,涉及塑料背心袋的制造设备领域,从左到右由第一段热封刀、第二段热封刀、第三段热封刀、第四段热封刀与第五段热封刀首尾相连组合而成,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薄膜背心袋在封接线处容易裂开的难题,特别是内折形成内折线与封接线的交点处,本实用新型对塑料薄膜背心袋的形成的封接线采用五段封接线连接而成,将原本会集中于该交点处的作用力向两边均匀摊开,如左侧交点处原本的作用力将被均匀的平分在第二封接线上,使得塑料薄膜背心袋的封接线更为不易裂开,使背心袋能装更多更重的东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背心袋的制造设备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新型背心袋的热封刀。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塑料薄膜背心袋优点在于制造简单、工艺成熟、便携方便,缺点是袋子底部直接采用一字封接线,使得内折形成内折线与封接线的交点应力集中、容易裂开,造成外漏。由于背心袋的构造,使得背心袋在装满东西的时候,提手提起时,提手对背心袋背心袋下侧的封接线产生外张的作用力,而由于提手正处于内折线与封接线的交点处的正上方,使得该交点处受到的作用力要大于两边,并且交点处是多层膜的折叠点,交点处能承受的作用力要小于两边,导致背心袋在内折线与封接线的交点处容易被撑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薄膜背心袋在封接线处容易裂开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背心袋的热封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背心袋的热封刀,从左到右由第一段热封刀、第二段热封刀、第三段热封刀、第四段热封刀与第五段热封刀首尾相连组合而成,所述第三段热封刀与背心袋的底边平行、中点在背心袋的对称线上,所述第二段热封刀与第三段热封刀的左端连接、中点在背心袋的左侧的内折线上、并且与第三段热封刀形成15~45度夹角,所述第一段热封刀与第二段热封刀的左端连接、与背心袋的底边平行,所述第一段热封刀与背心袋底边的距离比第三段热封刀与背心袋底边的距离大,所述第四段热封刀与第二段热封刀关于背心袋的对称线对称,所述第五段热封刀与第一段热封刀关于背心袋的对称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二段热封刀与第三段热封刀形成30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薄膜背心袋在封接线处容易裂开的难题,特别是内折形成内折线与封接线的交点处,本实用新型对塑料薄膜背心袋的形成的封接线采用五段封接线连接而成,将原本会集中于该交点处的作用力向两边均匀摊开,如左侧交点处原本的作用力将被均匀的平分在第二封接线上,使得塑料薄膜背心袋的封接线更为不易裂开,使背心袋能装更多更重的东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背心袋的热封刀的刀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背心袋的热封刀的所形成的背心袋的封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热封刀;11、第一段热封刀;12、第二段热封刀;13、第三段热封刀;14、第四段热封刀;15、第五段热封刀;2、底边;3、对称线;4、内折线;5、底边;61、第一封接线;62、第二封接线;63、第三封接线;64、第四封接线;65、第五封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揭阳市康为塑胶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揭阳市康为塑胶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00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塑胶袋的回转式切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产塑料编织袋的机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