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盖提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0794.1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8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刚;班卫华;罗毅;陈远祥;孔庆锋;潘世锋;农海雄;蔡统国;卢佐程;梁胜雄;韦昊;韦海;姚孝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百色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5330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千斤顶 吊索 井盖提升装置 起吊横杆 提升机构 移动机构 滑车 车体 井盖 轨道 伸缩顶杆 水平表面 可移动 上表面 吊接 滚轮 平行 承载 支撑 | ||
一种井盖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千斤顶(4)、第二千斤顶(5)以及支撑在第一千斤顶(4)和第二千斤顶(5)的伸缩顶杆的起吊横杆(1),所述起吊横杆(1)设有用于吊接井盖(6)的第一吊索(2)和第二吊索(3),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条平行的轨道(7),每个所述轨道(7)上均设有滑车(8),所述滑车(8)包括在轨道(7)上可移动的滚轮和用于承载井盖的车体,所述车体的上表面为水平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井盖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电力输配变电行业电缆井均大量使用各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电缆井盖,规格型号较多,大多数电缆井盖十分沉重,一般在200-500公斤之间,且井盖一般采用嵌入形式置入电缆井上口内,以保持与地面平齐。当日常维护、检修等工作需要进入电缆井时,一般需要人工使用撬棍等工具撬开沉重的井盖,并需要大量的人力把撬开的井盖抬升移开,而且一些井盖经过较长时间闭合后,由于周边的泥沙渗入井盖与井壁接缝处,使接缝密实卡阻,增加了打开井盖的难度,因此撬开及移动井盖的过程不仅十分耗费人力,还很容易出现撬坏井壁和井盖的事件,打开或者复位关闭一个井盖,往往需要5-10人,还需要大量的绳索、撬棍、抬杠等,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安全,容易出现压伤工作人员的事故。国内有人为了解决这些事情,也发明过一些使用葫芦、杠杆等原理制作的装置打开井盖,但是要么装置十分庞大和笨重,不易搬运和安装,要么是简易装置,只能打开体型和重量较小的井盖,且对井盖周围的地面环境要求较高,必须是平整的硬质地面,对重量超过50公斤或长度超过60cm或者周边地形不平整的井盖,是难以打开的,因此这些工具都不适用于大多数电缆井盖开闭作业。
如何解决大中型电缆井盖的开闭和移动,成为了电力行业电缆井作业人员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工作人员结合以往工作经验,计划研制一套便携式电缆井盖开闭装置,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开闭沉重的电缆井盖,从而确保井盖都能快速开闭,都能零缺陷投运,为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打下扎实基础,而且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和规避作业风险。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实用新型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套便携式电缆井盖开闭装置,只需要2-3人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打开、移动、复位电缆井盖。从而确保电缆井盖都能快速开闭,都能零缺陷投运,为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井盖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以及支撑在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的伸缩顶杆的起吊横杆,所述起吊横杆设有用于吊接井盖的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条平行的轨道,每个所述轨道上均设有滑车,所述滑车包括在轨道上可移动的滚轮和用于承载井盖的车体,所述车体上表面为水平表面。
在所述的井盖提升装置中,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均包括行程大于20厘米的伸缩顶杆。
在所述的井盖提升装置中,所述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可移动地固定在起吊横杆上。
在所述的井盖提升装置中,所述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的一端分别设有吊钩。
在所述的井盖提升装置中,所述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包括钢丝绳。
在所述的井盖提升装置中,所述起吊横杆上均布多个用于定位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的限位槽。
在所述的井盖提升装置中,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
在所述的井盖提升装置中,所述轨道设有用于引导滚轮的两条滚轮导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百色供电局,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百色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07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