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5354.5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3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杨定海;陆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历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华凯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1 | 分类号: | G01N21/2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东伟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光电池 高聚物 半透半反镜 光学解 本实用新型 光信号转换 闭环光路 变换系统 多级控制 反馈系统 检测系统 信号采集 信号光源 偏振仪 数字信号传输 电信号强弱 电信号转换 高聚物样品 滤色片结构 测量系统 速度数据 结晶炉 聚光镜 起偏镜 减小 偏振 透射 反射 光源 计算机 | ||
1.一种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包括:
全自动闭环光路检测系统,所述全自动闭环光路检测系统包括信号光源、滤色片结构、起偏镜、结晶炉、半透半反镜、第一硅光电池及第二硅光电池;其中,所述信号光源所发出的光经滤色片、起偏镜后,照射至所述结晶炉中高聚物样品上,且透射过高聚物样品的透射光经过所述半透半反镜;所述第一硅光电池用于将经所述半透半反镜透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二硅光电池用于将经所述半透半反镜反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
信号采集变换系统,所述信号采集变换系统与所述第一硅光电池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能将数字信号传输至计算机,以使计算机软件得出高聚物样品结晶速度数据;
多级控制反馈系统,所述多级控制反馈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二硅光电池、光源连接,用于自动调节所述第二电信号强弱,控制所述信号光源的发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物光学偏振仪还包括一壳体;其中,所述全自动闭环光路检测系统、信号采集变换系统、多级控制反馈系统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的长度为180-220mm、宽度为80-100mm、高度为40-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色片结构由两片滤色片粘接而成;其中,所述滤色片的外径为10mm±0.1mm,所述滤色片的厚度1.5mm±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控制反馈系统包括大功率补偿电路;其中,
所述大功率补偿电路与所述第二硅光电池、信号光源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二电信号与参比电压比较,以自动控制所述信号光源的发光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炉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用于使偏振光能透射过结晶炉内的高聚物样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经为2.5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还包括电源系统,其中所述电源系统包括:
第一变压稳压器,所述第一变压稳压器与交流220v电源连接,用于给所述结晶炉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为直流36v;
第二变压稳压器,所述第二变压稳压器交流220v电源连接,用于给所述信号光源、多级控制反馈系统提供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直流12v;
其中,所述第一变压稳压器、第二变压稳压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解偏振仪还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与所述结晶炉连接,以控制所述结晶炉的加热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变换系统包括多路采集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聚物光学解偏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变换系统用于采集来自第一硅光电池、第二硅光电池的电信号参数、所述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结晶炉的加热温度参数,并能将电信号参数、加热温度参数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输至计算机上,以在计算机软件运行下,得出高聚物样品结晶速度数据和曲线;
其中,所述高聚物样品结晶速度数据和曲线包括解偏振光强对时间的曲线、不同等温结晶过程中的等温结晶参数、半结晶时间、结晶速度常数和阿弗拉米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历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华凯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历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华凯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53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气遥测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反射差分光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