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震结构钢筋混凝土下支墩或下支柱的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6070.8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2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应雄;黄净;林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2;E01D19/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16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支墩 下支柱 浇捣 施工结构 预埋钢板 钢筋混凝土 隔震 周部 混凝土 密实 本实用新型 菱形 复合箍筋 隔震支座 间隔设置 施工问题 受力钢筋 中心开孔 基础墩 上支墩 施工缝 下墩柱 上端 调平 竖向 下段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震结构钢筋混凝土下支墩或下支柱的施工结构,包括设置于基础墩台上的下支墩或下支柱的,所述下支墩或下支柱的周部间隔设置有竖向的柱受力钢筋并配置有菱形复合箍筋,下支墩或下支柱的经施工缝分为提前单独浇捣的下段和设置于下支墩或下支柱的上端的预埋钢板调平后再浇捣的上段,所述预埋钢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向上段内部浇捣混凝土的中心开孔,预埋钢板的周部与用于和上支墩相连接的隔震支座的下端相连接。该下支墩或下支柱的施工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解决了下墩柱混凝土难以浇捣密实的施工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震结构钢筋混凝土下支墩或下支柱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隔震支座下支墩(柱)设计通常采用常规井字形配箍,导致下支墩(柱)预埋隔震支座下预埋板时施工时,混凝土从下预埋钢板下支墩(柱)模板边的小间距(缝隙)下料,不利于混凝土的浇捣密实。为此,需要一种隔震结构钢筋混凝土下支墩施工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震结构钢筋混凝土下支墩或下支柱的施工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解决了下墩柱混凝土难以浇捣密实的施工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隔震结构钢筋混凝土下支墩或下支柱的施工结构,包括设置于基础墩台上的下支墩或下支柱,所述下支墩或下支柱的周部间隔设置有竖向的柱受力钢筋并配置有菱形复合箍筋,下支墩或下支柱经施工缝分为提前单独浇捣的下段和设置于下支墩或下支柱上端的预埋钢板调平后再浇捣的上段,所述预埋钢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向上段内部浇捣混凝土的中心开孔,预埋钢板的周部与用于和上支墩相连接的隔震支座的下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钢板的周部间隔设置有伸入上段内部的套筒,所述隔震支座的下端设置有联接板,所述联接板的周部间隔穿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套筒相连接的锁定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菱形复合箍筋包括若干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箍筋单组,所述箍筋单组由位于下侧的横向矩形箍筋、位于中部的纵向矩形箍筋和位于上侧的菱形箍筋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矩形箍筋的两端部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柱受力钢筋相连接,所述纵向矩形箍筋的两端部分别与位于前后侧的柱受力钢筋相连接,所述菱形箍筋上位于两侧的边角与位于两侧的柱受力钢筋相连接,所述菱形箍筋上位于前后侧的边角与位于前后侧的柱受力钢筋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段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00mm,所述中心开孔的直径为预埋钢板的宽度的1/4~1/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下支墩(柱)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解决了下墩柱混凝土难以浇捣的施工问题,保证下墩柱混凝土浇捣密实性;具有操作简便、施工质量高和安装精度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隔震结构下支墩(柱)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置箍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埋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A-A剖视图(预埋钢板与联接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段;2-上段;3-施工缝;4-隔震支座;41-联接板;42-锁定螺栓;5-上支墩;6-基础;7-柱受力钢筋;8-菱形复合箍筋;81-横向矩形箍筋;82-纵向矩形箍筋;83-菱形箍筋;9-预埋钢板;91-中心开孔;92-套筒;H-下支墩或下支柱总高度;h1-下段高度;h2-上段高度;h3-隔震支座高度;h4-上支墩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60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钢管拱调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抱箍承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