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0409.1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姜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协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27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水板 后浇带 防漏结构 渗水管 排水管 天花板 雨水 防漏系统 渗水孔 地下室 内埋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内固定 排出 外排 连通 混凝土 阻隔 停留 遗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解决了雨水遗留在隔水板和防漏结构的混凝土内无法被排出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天花板,天花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下方设有防漏结构,后浇带内固定设有隔水板,隔水板下方的后浇带内埋有渗水管,渗水管上设有渗水孔,天花板内埋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渗水管连通;当雨水落入到隔水板下方时,雨水受到防漏结构的阻隔停留在隔水板和防漏结构之间,此时雨水可通过渗水孔流入到渗水管内,并流入到排水管向外排出,达到了对隔水板下方的水进行消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逐渐向地下空间延伸,地铁、隧道、商场等公共建筑物不断涌现。地下室在建造时需要防止混凝土冷却收缩造成裂缝而人为留出后浇带,后浇带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其防漏效果。如公开号为CN205369320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包括后浇带及防漏结构;所述后浇带位于地下室侧壁的后浇带预留位置内;所述防漏结构与后浇带及地下室侧壁均固定连接;且该防漏结构相对地下室侧壁向外凸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在后浇带内穿插隔水板,并在后浇带一侧设置防漏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该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的防漏效果。并且另外所述防漏结构的灰砂砖墙采用水硬性的粉煤灰砌块制成,粉煤灰砌块在遇水后具有更优性能的固结效果,进而可以提高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的防漏效果及使用寿命。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该防漏结构设置于地下室天花板上时,当隔水板发生漏水导致雨水落入到隔水板下方时,雨水受到隔水板下方的防漏结构阻隔,雨水不能继续向下流动,则此时存在雨水遗留在隔水板和防漏结构的混凝土内无法被排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具有避免了雨水遗留在隔水板和防漏结构的混凝土内无法被排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包括天花板,所述天花板上设有后浇带,所述后浇带下方设有防漏结构,所述后浇带内固定设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下方的后浇带内埋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上设有渗水孔,所述天花板内埋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渗水管连通。
通过这样的设置,当雨水落入到隔水板下方时,雨水受到防漏结构的阻隔停留在隔水板和防漏结构之间,此时雨水可通过渗水孔流入到渗水管内,并流入到排水管向外排出,达到了对隔水板下方的水进行消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渗水管包括横管和竖管,所述横管和竖管横竖交错且互相连通。
通过这样的设置,横管和竖管成网状分布,提高了渗水管对于雨水收集的均匀分布面积,使雨水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渗水管内向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横管朝后浇带两侧向斜下方倾斜。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高了渗水管内水的排放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渗水孔仅设置于渗水管的上半部分。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防止后浇带内的水通过渗水孔进入到渗水管内后再次流出到渗水管下方,同时可以避免在浇筑的过程混凝土进入到渗水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气泵。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从在一侧排水管上使用气泵使渗水管内的水快速的向外抽出,也可从两侧排水管同时利用气泵对渗水管内形成负压,将遗留在后浇带内水分更快的向外抽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渗水管外表面固定设有海绵层。
通过这样的设置,海绵层能够增大与后浇带内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对于水的吸引速度,使水更快的向外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协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协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04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