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3318.3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8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辉;乔璐;郭雯静;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南安市东红制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收集槽 沉淀池 固定设置 污泥泵 引流口 生物处理池 中和调节池 道路建设 引流装置 缓流槽 污泥 侧端 废水 本实用新型 引流 固定连通 设备运行 引流设备 排水口 流槽 连通 堆积 运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包括本体、引流口、沉淀池、中和调节池、生物处理池、缓流槽和污泥收集槽,本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引流口,本体的内侧在引流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沉淀池,本体的内侧靠近沉淀池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中和调节池,本体的内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生物处理池,缓流槽的侧端固定连通有排水口,本体的外侧靠近沉淀池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污泥收集槽,污泥收集槽的下方在本体的侧端固定设置有污泥泵,通过污泥泵将沉淀池和缓流槽的内侧底部分别与污泥收集槽之间连通,从而使得给谁引流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能在污泥泵的作用下运送到污泥收集槽内侧进行收集,避免的污泥在引流设备内侧堆积,使得设备运行正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道路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水,目前,所采用的普遍方法是,建设一条引流沟用于将废水排放出去,但是现有的引流沟比较普通,人们直接采用一条管道或在地面开挖一条沟渠对废水直接排放,然而,由于道路建设产生的废水,不仅会含有大量垃圾,而且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泥,直接排放的话,则会对环境产生大量的污染,而且排放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从而给排水带来很大的麻烦,需要运用废水引流装置对其进行处理。
现有技术中的建筑废水引流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在引流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不能从引流装置内部清理,污泥堆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处理手段单一,不能有效的将建筑废水内部的有机物杂质进行去除,影响废水引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包括本体、引流口、沉淀池、中和调节池、生物处理池、缓流槽和污泥收集槽,所述本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引流口,所述本体的内侧在引流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沉淀池,所述引流口与沉淀池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本体的内侧靠近沉淀池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中和调节池,所述沉淀池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的内侧中间位置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中和调节池的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连通,所述本体的内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生物处理池,所述中和调节池的侧面与生物处理池的侧面连通,所述缓流槽固定设置在本体的内侧靠近生物处理池的下方位置,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底端与缓流槽的顶端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缓流槽的侧端固定连通有排水口,所述本体的外侧靠近沉淀池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收集槽的下方在本体的侧端固定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进泥口设置为双管道且其分别与沉淀池和缓流槽的内侧底端连通,所述污泥泵的出泥口通过管道与污泥收集槽的内侧中间位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引流口的内侧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设置有格栅板、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均设置为钢丝网,且所述第一滤网的网孔直径大小不小于第二滤网的网孔直径大小。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外侧与中和调节池相对的位置固定连通设置有中和液放置槽,所述中和液放置槽的内侧放置有稀硫酸溶液。
优选的,所述缓流槽的内侧靠近排水口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弧形的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内部固定有附着菌胶团的生物填料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引流装置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污泥收集槽,且在引流装置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沉淀池和缓流槽,通过污泥泵将沉淀池和缓流槽的内侧底部分别与污泥收集槽之间连通,从而使得给谁引流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能在污泥泵的作用下运送到污泥收集槽内侧进行收集,避免的污泥在引流设备内侧堆积,使得设备运行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南安市东红制线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南安市东红制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33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补给型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