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4581.4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1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马洁清;顾虎;丁枫芸;何晖晖;徐坚琪;卢伦;吴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1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肥罐 中空管 生物降解材料 通气软管 堆肥降解 恒温水浴 储气罐 空压机 本实用新型 除CO2装置 传动连接 串联设置 动态背景 管路连接 降解试验 试验过程 转动配合 通气孔 降解 进气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其包括空压机,空压机依次管路连接除CO2装置、储气罐和至少一组堆肥罐,堆肥罐设置在恒温水浴柜内,恒温水浴柜中设有中空管,堆肥罐串联设置在中空管上,中空管中设有一组通气软管,一根通气软管为一个堆肥罐进气,通气软管一端与储气罐连接,另一端进入堆肥罐,中空管转动配合在恒温水浴柜上,中空管一端传动连接电机,中空管和通气软管位于堆肥罐中的一段设有通气孔。上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生物降解材料的静态和动态背景下的降解试验,试验过程中可实现实时了解降解过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降解是高分子材料自然降解的最主要途径,高分子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着有氧生物降解,在沉积物和垃圾填埋池中进行厌氧降解,而在堆肥和土壤中进行兼性降解。有氧生物降解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无氧生物降解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甲烷。通常情况下,高分子聚合物分解成二氧化碳需要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配合作用,一些微生物可将其降解为相应的单体,另一些微生物能利用单体分泌更简单的化合物,还有些微生物再进一步利用这些简单化合物以实现聚合物的完全降解。
生物降解材料的问世,解决了白色污染的环境问题、但其与传统的材料直接的市场竞争,还需要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推动。生物降解材料可堆肥性降解性能试验是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堆肥过程,对材料的生物化学变化进行降解能力评定的一种检测方法,已经有国际和国家标准方法可参考使用。但是试验的设备却供应难觅,参观难寻,目前了解到国内开展这一工作的国家级专业检测机构对这个检测设备的介绍也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难以系统化、标准化,在安装、调试、计量、校准和合格评定方面缺少标准规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包括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压机依次管路连接除CO2装置、储气罐和至少一组堆肥罐,所述的堆肥罐设置在恒温水浴柜内,所述的恒温水浴柜中设有中空管,所述的堆肥罐串联设置在中空管上,所述的中空管中设有一组通气软管,一根通气软管为一个堆肥罐进气,所述的通气软管一端与储气罐连接,另一端进入堆肥罐,所述的中空管转动配合在恒温水浴柜上,所述的中空管一端传动连接电机,所述的中空管和通气软管位于堆肥罐中的一段设有通气孔。
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罐与中空管相连的管路上设有调节阀、气体流量器和气体分配器,所述的气体分配器将空气分成多个进气支管,每个进气支管连接一根通气软管。
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肥罐上设有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肥罐包括罐体和固定在罐体上的罐盖,所述的中空管穿过罐体,所述的中空管与罐体配合处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阀和气体流量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加湿器。
上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堆肥降解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生物降解材料的静态和动态背景下的降解试验,试验过程中可实现实时了解降解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堆肥罐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未经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45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