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极片的复合层压式铜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5721.X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6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溪红石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0 | 分类号: | B32B15/00;B32B15/20;B32B33/00;B32B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335400 江西省鹰潭市(贵***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镍层 铬锆铜 铜基材 铜带 硬质合金层 抗氧化层 耐高温层 石墨烯层 锌合金层 电极片 耐磨层 复合层压 锌镁合金 层压 应用 本实用新型 一体形成 综合性能 上表面 下表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电极片的复合层压式铜带结构,包括有铜基材层、硬质合金层、抗氧化层、耐高温层、镀镍层、铬锆铜层、锌合金层、石墨烯层和耐磨层,其中,该硬质合金层、抗氧化层和耐高温层依次层压设置于铜基材层下表面,该镀镍层、铬锆铜层、锌合金层、石墨烯层和耐磨层依次层压设置于铜基材层上表面;并于镀镍层和铬锆铜层之间夹设有锌镁合金层。藉此,通过将铜基材层、硬质合金层、抗氧化层、耐高温层、镀镍层、铬锆铜层、锌合金层、石墨烯层、耐磨层和锌镁合金层层压于一体形成应用于电极片上的铜带结构,提高了铜带结构的综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产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电极片的复合层压式铜带结构。
背景技术
铜带主要用于生产电器元件、灯头、电池帽、钮扣、密封件、接插件,主要用作导电、导热、耐蚀器材。如电气元器件、开关、垫圈、垫片、电真空器件、散热器、导电母材及汽车水箱、散热片、气缸片等各种零部件。
目前应用于电极片上的铜带材料多为单一材质,其导电性、抗氧化性、耐磨性、韧性以及耐腐蚀性等均存在不足,导致无法生产出优良的电极片。因此,应对现有应用于电极片的铜带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其综合性能,满足产品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极片的复合层压式铜带结构,其通过将铜基材层、硬质合金层、抗氧化层、耐高温层、镀镍层、铬锆铜层、锌合金层、石墨烯层、耐磨层和锌镁合金层层压于一体形成应用于电极片上的铜带结构,提高了铜带结构的综合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电极片的复合层压式铜带结构,包括有铜基材层、硬质合金层、抗氧化层、耐高温层、镀镍层、铬锆铜层、锌合金层、石墨烯层和耐磨层,其中,该硬质合金层、抗氧化层和耐高温层依次层压设置于铜基材层下表面,该镀镍层、铬锆铜层、锌合金层、石墨烯层和耐磨层依次层压设置于铜基材层上表面;并于镀镍层和铬锆铜层之间夹设有锌镁合金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铜基材层厚度为0.7-0.72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锌镁合金层厚度为0.2-0.22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镀镍层厚度为0.25-0.27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铜基材层、硬质合金层、抗氧化层、耐高温层、镀镍层、铬锆铜层、锌合金层、石墨烯层、耐磨层和锌镁合金层层压于一体形成应用于电极片上的铜带结构,该铜带结构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抗氧化性、耐磨性、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可应用于较高要求的电极片生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铜带层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铜基材层 20、硬质合金层
30、抗氧化层 40、耐高温层
50、镀镍层 60、铬锆铜层
70、锌合金层 80、石墨烯层
90、耐磨层 100、锌镁合金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电极片的复合层压式铜带结构,该铜带结构具有多层材料层压而成,具体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溪红石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贵溪红石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57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 下一篇:一种铜铝复合散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