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预应力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5825.0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0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孔维康;任锐;王亚琼;王玉;王舒;陈檀;张士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E21D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丝管 预应力钢管 预应力锚杆 本实用新型 螺纹连接 钢垫片 外螺纹 预应力锚杆结构 隧道 预应力损失 不良地段 锚固能力 使用阶段 锚杆 套在 地质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隧道预应力锚杆,锚杆包括预应力钢管、螺丝管和钢垫片,螺丝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螺丝管外螺纹,钢垫片套在螺丝管上并与螺丝管的螺丝管外螺纹螺纹连接,螺丝管的一端插入预应力钢管的一端并与预应力钢管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锚杆结构合理可靠,在地质不良地段也具有强力的锚固能力,当在使用阶段出现预应力损失的现象,也可通过调预应力锚杆进行预应力的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实用新型涉及隧道,边坡支护领域,尤其是对围岩条件较差地区隧道的支护方面,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预应力锚杆。
背景技术
预应力结构构件自开始使用以来,就以其良好的受力的特性和稳定的性能在各类工程中广受欢迎。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预应力已在桥梁工程方面尤其是大跨径的桥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预应力技术在隧道工程领域的应用还没有深度的研究和广泛的普及。隧道工程作为岩土工程领域下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隧道结构的整体性完整性及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都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围岩的稳定与否关乎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这才是在施工中应着重考虑的。在一些地层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开挖后围岩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甚至会发生破碎塌方,使得隧道在施工时不得不额外施加支护措施。若在开挖后对围岩结构施加适当的预应力的作用,会有效的遏制围岩的变形和裂缝的发展,保证了隧道结构施工的安全。目前非预应力的锚杆在工程中使用较多,而预应力的锚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是端头式锚杆,这类锚杆受到围岩条件和强度的限制,所发挥出来的预应力能力有限,为此需要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锚杆来加固围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及一种隧道预应力锚杆,该预应力锚杆结构合理可靠,在地质不良地段也具有强力的锚固能力,当在使用阶段出现预应力损失的现象,也可通过调预应力锚杆进行预应力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隧道预应力锚杆,包括预应力钢管、螺丝管和钢垫片,螺丝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螺丝管外螺纹,钢垫片套在螺丝管上并与螺丝管的螺丝管外螺纹螺纹连接,螺丝管的一端插入预应力钢管的一端并与预应力钢管螺纹连接。
预应力钢管的另一端的端口设置有用于阻挡砂浆流入预应力钢管内腔的钢片,当注浆管插入预应力钢管中进行注浆时,注浆管顶开钢片并伸出预应力钢管;注浆完成后,注浆管从预应力钢管中抽出,当注浆管的头部进入预应力钢管中,此时钢片复位,钢片将预应力钢管端口封住,防止砂浆进入预应力钢管中。
预应力钢管的另一端的外表面设有钢管外表面螺纹,预应力钢管通过钢管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内表面开设有与钢管外表面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外表面开设有用于能够与砂浆增加附着力的外螺纹。
套筒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浆孔隙,出浆孔隙为贯穿筒壁的通孔。
套筒的一段与预应力钢管螺纹连接,套筒该段的内螺纹为与钢管外表面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套筒的另一段的内螺纹为能够与砂浆增加附着力的螺纹。
螺丝管上还套设有橡胶垫片,橡胶垫片设置在钢垫片与预应力钢管之间。
还包括隔板,隔板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预应力钢管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圈凹槽,隔板通过其中心孔套在预应力钢管上的凹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预应力锚杆的螺丝管的一端插入预应力钢管的一端并与预应力钢管螺纹连接,钢垫片套在螺丝管上并与螺丝管螺纹连接,在使用时,当注浆完成后,通过调节螺丝管拧入预应力钢管的长度,以满足对锚杆不同长度的要求,最后通过将钢垫片旋拧到位即可实现对围岩的锚固;当在使用阶段出现预应力损失的现象,能够通过继续将螺丝管拧入预应力钢管来实现预应力的维护,因此该预应力锚杆结构合理可靠,在地质不良地段也具有强力的锚固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58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