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测实量的两轴机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6205.9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1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冯消冰;潘百蛙;刘文龙;桂巧;曹茹;苏凡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田世瑢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测 机械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测实量的两轴机械结构,该两轴机械结构包括:底座,其设置于两轴机械结构的底部;第一步进电机,其位于底座的内部,用于提供绕Z轴旋转的作用力;第一传动齿轮组,其与第一步进电机连接;支架,其通过竖轴与底座及第一传动齿轮组相连接,以使得支架能够绕Z轴旋转;上部旋转机构,其通过支架支撑,上部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用于提供绕X轴旋转的作用力;第二传动齿轮组,其与第二步进电机连接;旋转支架,其与第二传动齿轮组及支架相连接,以使得旋转支架能够同时绕X轴和Z轴旋转;和安装支架,用于安装测距仪;以及步进电机驱动器。本实用新型的两轴机械结构实现了工程领域的自动化测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绘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实测实量的两轴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筑领域,要求在项目施工完成之后,进行验收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测绘工作,工作效率低,且在测绘过程中常出现人为的错误,因此需要一种可以代替人工测绘的自动化机器装置来进行实测实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测实量的两轴机械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依靠人工测绘,测绘效率低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测实量的两轴机械结构,该两轴机械结构包括:底座,其设置于两轴机械结构的底部;第一步进电机,其位于底座的内部,第一步进电机用于提供绕Z轴旋转的作用力;第一传动齿轮组,其与第一步进电机连接;支架,其通过竖轴与底座及第一传动齿轮组相连接,以使得支架能够绕Z轴旋转;上部旋转机构,其通过支架支撑,上部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用于提供绕X轴旋转的作用力;第二传动齿轮组,其与第二步进电机连接;旋转支架,其与第二传动齿轮组及支架相连接,以使得旋转支架能够同时绕X轴和Z轴旋转;和安装支架,其设置于旋转支架上,用于安装测距仪;以及步进电机驱动器,其设置于底座的内部,用于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的转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通过内齿传动带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连接第一步进电机,第二传动齿轮连接支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 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通过内齿传动带连接的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连接第二步进电机,第四传动齿轮连接支架和旋转支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 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的最大转速为2r/s,传动方式采用同步带传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 内齿传动带的内表面上等距离分布有横向齿,依靠横向齿和传动齿轮上的相应的齿槽啮合来传递运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稳定可靠,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两轴旋转机械结构。该结构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减轻了上半部分重量,使其在结构上更加稳定,旋转精度更高。在保证了两个轴旋转的精度的同时,该结构横轴上的安装部分采用夹装和可左右调节相结合的结构,不仅可以适应不同的测量仪,而且可以弥补机构本身已有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测实量的两轴机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测实量的两轴机械结构的工作原理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第一步进电机,3-内齿传动带,4-第一传动齿轮,5-第二步进电机,6-第三传动齿轮,8-第四传动齿轮,9-安装支架,10-旋转支架,11-支架,12-竖轴,13-第二传动齿轮,14-步进电机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62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