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尘杯小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8904.7 | 申请日: | 2017-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6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潘景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炬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尘杯 小孔 分离器筒体 尘杯下部 吸尘器 挡板 扬尘 本实用新型 尘土杂质 降尘挡板 气流通过 向下倾斜 出风口 进气管 过滤 体内 | ||
一种尘杯小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筒体,所述分离器筒体上分布有分离尘土杂质的小孔,分离器筒体一端为分离器出风口;所述分离器筒体上设有一圈降尘挡板。本实用新型灰尘随气流通过吸尘器进气管进入到尘杯壳体内,首先一部分灰尘会被挡板背部挡下,落到尘杯下部,一部分灰尘通过小孔分离器上的小孔过滤掉,也会落入尘杯下部。由于吸尘器在工作时,尘杯是向下倾斜的,因此以上位于尘杯下部的灰尘就会进入到尘杯底部,一旦尘杯底部产生扬尘,挡板就会充分发挥作用,挡下扬尘,防止灰尘继续上升进入到分离器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杯小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干式吸尘器分为袋式吸尘器和尘杯式吸尘器。尘杯过滤是吸尘器的主要过滤方式,大部分吸尘器都采用尘杯过滤。尘杯过滤是通过电机尘杯高速旋转的真空气流分离垃圾和气体,优点是不用经常更换尘袋。
现有尘杯内分离器,仅通过分离器上的过滤装置进行降尘,降尘效率低下,使用时一旦产生振动沉积在尘杯内低的灰尘,再次扬起又会进入到分离器内再次,进行重复降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尘杯小孔分离器,增加降尘效率,能够有效减少尘杯内扬尘进入分离器内,减少重复降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尘杯小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筒体,所述分离器筒体上分布有分离尘土杂质的小孔,分离器筒体一端为分离器出风口;所述分离器筒体上设有一圈降尘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灰尘随气流通过吸尘器进气管进入到尘杯壳体内,首先一部分灰尘会被挡板背部挡下,落到尘杯下部,一部分灰尘通过小孔分离器上的小孔过滤掉,也会落入尘杯下部。由于吸尘器在工作时,尘杯是向下倾斜的,因此以上位于尘杯下部的灰尘就会进入到尘杯底部,一旦尘杯底部产生扬尘,挡板就会充分发挥作用,挡下扬尘,防止灰尘继续上升进入到分离器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位于小孔的后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分离器上小孔全部位于挡板后方,防止扬尘从挡板前部的小孔进入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为一圆盘,圆盘背面是小孔一侧,圆盘正面形成有环形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挡板正面形成凸起,凸起可进一步防止扬尘从挡板内脱离,避免扬尘绕过挡板进入后方分离器小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出风口为一体两段式结构,前段为圆筒形,所述圆筒形一段有若干小孔,后段为筒径渐大的锥形筒,所述锥形筒向分离器内部延伸出一环形壁,环形壁与分离器内壁形成一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锥形筒部分入口较窄,以防止进入小孔分离器内的灰尘直接从出风口排出,在环形壁与分离器内壁形成一凹槽内可以阻挡一部分灰尘,相当于增加一级降尘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筒体另一端连接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上有环形槽,小孔分离器末端插在环形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小孔分离器后增加橡胶密封圈,可有效防止尘杯壳体内的灰尘泄露至尘杯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出风口一端与分离器固定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固定架设有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端口为喇叭状;所述内筒为锥形筒,内筒直径由进风一端向内渐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喇叭状的外筒端口可以将刚进入尘杯内的一部分灰尘挡下,实现初步降尘,内筒为锥形筒,筒口较窄,以防止灰尘直接进入,可以阻挡一部分灰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炬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炬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8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尘杯多级降尘结构
- 下一篇:插接管和配置该插接管的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