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伸试验机及其钢绞线夹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1214.2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9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裘松涛;伍绍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华欣建材测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试验 及其 钢绞线 夹持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伸试验机及其钢绞线夹持机构,解决了钢绞线容易在夹块的边沿与钢绞线的接触部分断裂,而不符合国标规定的钢绞线断裂位置必须高于夹具位置,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钢绞线夹持机构,包括有两施力在钢绞线表面将钢绞线夹紧的夹持板,两所述夹持板上对称开设有供钢绞线嵌设的凹槽,所述凹槽与钢绞线之间还设置有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包括有从凹槽两端穿出的保护片以及粘接在保护片朝向钢绞线端面的金刚砂层,所述金刚砂层贴设在钢绞线表面,达到了降低钢绞线与夹持板之间的剪切力,避免钢绞线与夹持板之间由于剪切力过大导致钢绞线断裂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检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拉伸试验机及其钢绞线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T 5224-2014对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生产、试验方法等做了规定。试验方法遵从GB/T228-2010标准的规定。即通过试验机夹具直接夹持钢绞线试样两端并拉伸,直至试样破断。规定要求在任何一根钢丝破断之前,试样的延伸率及最大负荷必须达到规定值,钢绞线质量才符合标准要求,否则试验无效。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807243Y的专利公开的双鞋面对开式钢绞线拉伸试验夹具,其中公开了当由小活塞向上推动衬板时,两夹块在向Y方向移动的同时,也分别向+X方向和-X方向移动,从而夹紧钢绞线试样的夹紧原理。随着试验拉力的增大,夹块对钢绞线试样的夹紧力也增大,从而使得试样不被拉出来。
但是在实际测试中,夹块与钢绞线直接接触,两夹块向钢绞线施力过程中,两夹块除了夹紧钢绞线之外,还存在有对钢绞线的剪切力,这种剪切力在夹块的边沿与钢绞线的接触部分尤为明显,且夹块的边沿与钢绞线的接触呈点接触,因此剪切力较大,在做钢绞线试样拉伸实验的时候,钢绞线容易在夹块的边沿与钢绞线的接触部分断裂,而不符合国标规定的钢绞线断裂位置必须高于夹具位置,导致实验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绞线夹持机构,降低钢绞线与夹持板之间的剪切力,避免钢绞线与夹持板之间由于剪切力过大导致钢绞线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绞线夹持机构,包括有两施力在钢绞线表面将钢绞线夹紧的夹持板,两所述夹持板上对称开设有供钢绞线嵌设的凹槽,所述凹槽与钢绞线之间还设置有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包括有从凹槽两端穿出的保护片以及粘接在保护片朝向钢绞线端面的金刚砂层,所述金刚砂层贴设在钢绞线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板通过凹槽施力于钢绞线表面将钢绞线夹紧的时候,通过保护片的设计,起到隔离夹持片与钢绞线的作用,避免夹持片直接施力在钢绞线表面,尤其使位于凹槽顶端与钢绞线之间,夹持板加压过程中,此处的剪切力较大,容易造成钢绞线断裂导致试验失败,通过保护片的设计,能够起到降低剪切力的作用,由于保护片从凹槽穿出部分受力较小,因此位于保护片顶端与钢绞线之间的剪切力也较小,在试验过程中钢绞线不易断裂,提高了试验的成功率;同时,在保护片朝向钢绞线的端面粘贴金刚砂层,金刚砂耐磨性能、抗冲击性能、抗压性能极佳,其不仅能够增加保护片的结构强度,能够增大保护片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提高夹紧效果, 且由于其凹凸不平的特性,能够使钢绞线与保护件之间的接触点分布更加分散,减少同一平面内钢绞线的受压,增大不同角度下钢绞线与保护件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压紧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呈V形,所述保护片为与凹槽嵌合的V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形凹槽的设计相较于其他形状加工方便,且与钢绞线的接触面积较为充分。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片朝向夹持板的端面设置有抵接在夹持板上的卡接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片的设计能够供保护片定位,限制保护片相对夹持板发生轴向滑移。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片与保护片之间还设置有加强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华欣建材测试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华欣建材测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1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驱动通过式抛丸机
- 下一篇:落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