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土盾构穿越既有地铁的土体复合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6315.9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0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丁智;费豪;张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1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旋喷桩 管棚 可调 本实用新型 管棚钢管 土体 复合加固结构 盾构隧道 地铁 轮廓线 盾构 软土 旋喷 钻杆 穿越 软土地区 水平旋喷 咬合搭接 钻杆外套 支护 变形 协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土盾构穿越既有地铁的土体复合加固结构,包括:盾构隧道轮廓线、可调角度管棚和水平旋喷桩;所述在待挖盾构隧道轮廓线外侧设有一排可调角度管棚,所述可调角度管棚包括管棚钢管,所述相邻管棚钢管之间设有水平旋喷桩,所述水平旋喷桩将可调角度管棚包裹并和相邻的水平旋喷桩咬合搭接;所述水平旋喷桩包括旋喷钻杆和钻杆外套,所述管棚钢管与旋喷钻杆之间相间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联合使用可调角度管棚与水平旋喷,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既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点,又能很好的协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整体支护效果,能很好的适应软土地区环境,加固土体,能很好的控制既有地铁的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土区盾构穿越既有地铁的土体复合加固施工领域,具体涉及软土区盾构穿越既有地铁的土体复合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显得愈发重要,要建成完整的地铁网,就一定会存在着地铁线路的交汇。在地铁隧道盾构施工中,新建盾构隧道穿越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情况与日俱增。新建盾构隧道对已运营的地铁隧道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诸如管片开裂,接头张开,螺栓失效,纵向不均匀沉降及水平位移过大等危害,特别是软土区既有隧道更易发生变形和管片破损,影响机车运行的舒适度,平整度,加剧列车磨损,严重将导致机车脱轨等重大事故。所以在穿越之前,需要对既有运营地铁范围内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加强既有地铁抵抗变形的能力,保证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土盾构穿越既有地铁的土体复合加固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这种软土盾构穿越既有地铁的土体复合加固结构,包括:盾构隧道轮廓线、可调角度管棚和水平旋喷桩;所述在待挖盾构隧道轮廓线外侧设有一排可调角度管棚,所述可调角度管棚包括管棚钢管,相邻管棚钢管之间设有水平旋喷桩,所述水平旋喷桩将可调角度管棚包裹并和相邻的水平旋喷桩咬合搭接;所述水平旋喷桩包括旋喷钻杆和钻杆外套,所述管棚钢管与旋喷钻杆之间相间连接,所述管棚钢管外侧设有限位轨道,所述旋喷钻杆外表面设有钻杆外套,所述限位轨道与钻杆外套通过限位焊接形成整体拱壳。
作为优选:所述可调角度管棚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分多个节段。
作为优选:所述管棚钢管使用热扎无缝钢管,管棚钢管两端均预加工成外丝扣。
作为优选:通过盾构隧道的圆心作既有地铁隧道的两条切线,两条切线所夹角度为α,通过盾构隧道的圆心与可调角度管棚8两边缘所成角度为β,β=2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联合使用可调角度管棚与水平旋喷,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既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点,又能很好的协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整体支护效果,能很好的适应软土地区环境,加固土体,能很好的控制既有地铁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螺旋出土可调角度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水平旋喷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3为杭州地铁2号线下穿1号线平面图;
图4为可调角度管棚施工布置图;
图5为水平旋喷桩与可调角度管棚布置图;
图6为钢管向上偏差时楔形钻头方向示意图;
图7为钢管向下偏差时楔形钻头方向示意图;
图8为钢管角度正常时楔形钻头位置示意图;
图9为水平旋喷施工布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6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