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极引出结构及储能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6769.6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1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祝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2 | 分类号: | H01M2/22;H01M2/26;H01M2/30;H01G11/76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赵文成 |
地址: | 25020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引出 结构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极引出结构和储能器件,属于储能器件技术领域。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芯体的集流片和作为正极的引出盖,所述集流片的端部设置有盲孔,所述引出盖间隙插配在所述盲孔内,所述集流片的外缘用于间隙插配在外壳端部的内孔内,所述集流片的端部、引出盖的端部用于与外壳的端部一次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其可靠稳定性、使用寿命,又能提高其生产效率和降低加工、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引出结构及储能器件。
背景技术
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军事等领域。其中电极引出部分主要起到连接内部芯体与外部设备的作用,作为连接的关键环节,采用何种电极引出结构不仅对储能器件的电阻有重要影响,对单体的稳定可靠性及寿命也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电极引出结构具有以下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电极引出结构如图1所示,引出极3与储能器件的外壳为一体结构,其中,与芯体1连接的集流片2与引出极3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引出极3的外部将集流片2与引出极3采用超声波/磁脉冲进行圆周方向焊接,一般采用3-6个焊接点均匀布置,从而引出电极。该电极引出结构的连接方式可靠,尺寸紧凑,但其一般只能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装配前需对部件进行降温或升温预处理,通过热装或冷装方式进行装配,增加了装配成本;并且由于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对集流片2和引出极3连接部分的尺寸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加工难度;此外,超声波/磁脉冲焊接后,引出极3上焊斑位置的焊渣会凹凸不平,影响外观质量,若要去除,则增加一道工序,装配成本随之增加;同时,在超声波/磁脉冲焊接过程中,由于芯体1具有一定软度,受挤压后会产生一定变形,芯体1变形后一方面会使其内部组织结构产生变化继而影响储能器件的产品性能,另一方面会致使集流片2因无硬性支撑,导致焊接质量不良,造成虚焊。
目前常用的第二种电极引出结构如图2所示,引出极6与储能器件的外壳也是一体结构,其中与芯体4连接的集流片5与引出极6之间采用过渡配合先进行预定位,之后对引出极6的外部进行滚槽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引出电极。该电极引出结构的连接方式简单,装配易于实现。但是由于采用过渡配合的连接方式,对集流片5和引出极6连接部分的尺寸加工精度要求也比较高,增加了加工难度;此外,该电极引出结构还需对引出极6的外部进行滚槽处理,增加了加工工序和加工难度,并且滚槽时会对芯体4产生压力,易造成芯体4内部组织结构变形,从而影响储能器件的产品性能。
综上可知,上述两种电极引出结构不仅对储能器件的产品性能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较高的配合精度和过多的加工工序,也增加了生产难度和加工、检测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其可靠稳定性、使用寿命,又能提高其生产效率和降低加工、检测成本的电极引出结构及储能器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极引出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芯体的集流片和作为正极的引出盖,所述集流片的端部设置有盲孔,所述引出盖间隙插配在所述盲孔内,所述集流片的外缘用于间隙插配在外壳端部的内孔内,所述集流片的端部、引出盖的端部用于与外壳的端部一次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出盖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缺口,所述环形缺口的台阶面、所述集流片远离芯体的端部均与外壳的端部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缺口的下端设置有作为正极的凸台。
一种储能器件,包括外壳、芯体和上述电极引出结构,所述芯体和集流片设置于所述外壳端部的内孔内,所述集流体与外壳间隙配合,所述集流片的端部、引出盖的端部和所述外壳的端部一次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6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的滑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