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MOS管实现可正、反接电源的低功耗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7157.9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0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富;鄢文;董行健;邓迪;龙湘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纬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185 | 分类号: | H03K19/0185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欧颖;吴婷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接口 漏极 源极 反接 低功耗电路 电源 间接连接 驱动电阻 本实用新型 电流输出端 电流输入端 功耗 正接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MOS管实现可正、反接电源的低功耗电路,包括电流输入端接口V1和V2、电流输出端接口V3和V4、以及四个MOS管Q1、Q2、Q3和Q4,所述MOS管Q1和Q4为N型MOS管,所述MOS管Q2和Q3为P型MOS管;MOS管Q1的漏极和源极分别连接接口V1和V4,MOS管Q2的漏极和源极分别连接接口V2和V3,MOS管Q3的漏极和源极分别连接接口V1和V3,MOS管Q4的漏极和源极分别连接接口V2和V4,且MOS管Q1和Q3的栅极通过驱动电阻间接连接接口V2,MOS管Q2和Q4的栅极通过驱动电阻间接连接接口V1。所述电路在电源正接或反接条件下均可实现正常工作且功耗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线路板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实现可正、反接电源的低功耗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子系统中通常设计有多个独立的电源模块,为了防止出现电源反接现象,常用的方法是在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用明显标识对极性进行区分,由于人工操作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因此电源反接问题也无法完全杜绝,而一旦电源被反接,则必然会损坏电源的输入端口、甚至造成电源模块整体烧毁的情况。为了减少损失,本行业内需要设计一种可同时适用于电源正接和反接的保护电路。
现有的可反接保护电路包括以下两种:
1、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
参见图1,当电源端V12为正电压即接口1连接正极而接口2连接负极时,二极管D1和D2正向导通而二极管D3和D4反向不导通,电流从接口1开始流经二极管D1、接口3、负载RL、接口4和二极管D2最终到达接口2形成回路,此时负载端V34为正电压;而当电源端V12为负电压即接口1连接负极而接口2连接正极时,二极管D3和D4正向导通而二极管D1和D2反向不导通,电流从接口2开始流经二极管D4、接口3、负载RL、接口4和二极管D3最终到达接口1形成回路,此时负载端V34仍为正电压;由此可见,无论电源端如何连接,整个电路的负载端V34始终保持正电压。
2、利用继电器对电路进行切换
参见图2,当电源端V12为正电压即接口1连接正极而接口2连接负极时,由于二极管D2反向不导通,继电器不吸合即转换开关与K2和K5连接,电流从接口1开始流经K1、K2、接口3、负载、接口4、K5和K4最终到达接口2形成回路,此时负载端V34为正电压;而当电源端V12为负电压即接口1连接负极而接口2连接正极时,二极管D1正向导通,继电器吸合即转换开关与K3和K6连接,电流从接口2开始流经K4、K6、接口3、负载、接口4、K3和K1最终到达接口1形成回路,此时负载端V34仍为正电压;由此可见,无论电源端如何连接,整个电路的负载端V34始终保持正电压。
上述方法虽然都实现了对电路的保护作用并确保了负载的正常工作,却还存在以下问题:方案1中使用的二极管存在压降问题且降压幅度大(至少降压0.5V),所以不适用于对电压变化要求比较严格的设备中,另外当通过的电流较大时,二极管会严重发热,设备容易因为二极管烧毁问题而出现故障;方案2中较使用的继电器占用空间大,不利于设备小型化生产,且继电器的开合操作本身就要消耗电能,不适用于对功耗要求比较严格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耗低、压降小、占用空间小、且可同时适用于电源正接和反接的保护电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MOS管实现可正、反接电源的低功耗电路,包括电流输入端接口V1和V2、电流输出端接口V3和V4、四个MOS管Q1、Q2、Q3和Q4、以及驱动电阻,且所述MOS管Q1和Q4为N型MOS管,所述MOS管Q2和Q3为P型MOS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纬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纬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71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输出驱动电路和集成电路
- 下一篇:一种紧凑型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