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2104.6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6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昕;王伊龙;王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A61H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腔 小腿 大腿 控制器 裤套 体位 自主神经功能 排气阀 高度传感器 治疗装置 充气泵 进气阀 信息线 本实用新型 控制器控制 晕厥 空气泵 直立 排出 头晕 帮助 | ||
本实用新型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治疗装置包括:第一压力裤套、第二压力裤套、控制器、空气泵和体位高度传感器,第一压力裤套和第二压力裤套分别包括:小腿段和大腿段,小腿段包括至少一个小腿充气腔,大腿段包括至少一个大腿充气腔,在每个小腿充气腔和大腿充气腔上分别装有进气阀和排气阀,每个进气阀通过管道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通过管道与充气泵相连,充气泵为小腿充气腔和大腿充气腔提供压力,每个排气阀通过信息线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控制着每个排气阀将充入小腿充气腔和/或大腿充气腔内的空气排出,体位高度传感器通过信息线与控制器相连;该装置能够帮助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患者克服体位改变出现的体位性头晕、无法直立和行走、晕厥等症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治疗装置,特别是一种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自主神经功能衰竭(Autonomic failure)隶属于神经心脏病学的研究范围。临床上,由于脑干等相应部位脑功能的退化或缺失,造成了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障碍,进而引发了患者一系列的、难以控制的症状,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众所周知,自主神经的功能活动控制着人类的意识状态、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体温和新陈代谢,以及胃肠道、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自主神经功能衰竭一般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所致,会使患者出现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胃肠植物神经等单一的、组合的功能障碍:
①交感神经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无汗症;
②颅内迷走神经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怕光、干眼、口腔干燥,而骶部迷走神经功能衰竭多出现尿潴留、勃起功能障碍;
③胃肠道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可出现胃瘫及便秘。
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
①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②无汗症(Anhidrosis)
③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Neurogenic bladder and sexualdysfunction)
④胃肠运动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motility)
常见引发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疾病包括:糖尿病、帕金森病、多系统退化症、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节病变、痴呆、病毒性脑炎、延髓损伤、肿瘤及手术损伤、疲劳综合征等。在所有病因中,糖尿病是引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疾病。病程在10到1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有5%的病人可以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发展,衰老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形成了心脏、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退化的病理基础。在老龄人口中,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直立性低血压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患者在站立过程中,体位改变所引发的交感神经介导的骨骼肌、肠系膜血管的反射性收缩功能衰退所致。症状明显的患者出现体位性头晕、无法直立和行走,严重的患者只能卧床。在日常生活中,直立性低血压明显增加了患者跌倒、摔伤、骨折、晕厥、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机会。在老年人群中,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更是明显升高,统计学数据表明: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在5%至20%,而在7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可高达30%。
临床上,如何能使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的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患者重新自由站立、回归社会,是当前我们医学研究的重点、难点。开展对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研究、发展对该疾病的治疗对策,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帮助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患者重新自由站立、回归社会的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治疗装置。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21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