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下围板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5041.X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0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宝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2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孔 主板 过渡板 检修板 下围板 侧板 公交车 本实用新型 螺栓 安装方便 定位准确 翻边连接 出风口 机控制 检修孔 除霜 夹持 卡扣 扣座 下翻 收音机 背面 装车 空调 | ||
一种公交车下围板总成,其特征在于:下围板本体由主板(1)、过渡板(2)与检修板(3)组成,过渡板(2)设在主板(1)与检修板(3)之间;所述的主板(1)上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空调开孔(4)、MPS开孔(5)、收音机开孔(6)与除霜机控制开关开孔(7),并在主板(1)的外侧还设有下翻的侧板(12),侧板(12)与翻边连接;侧板(12)上设有出风口开孔(8);所述的过渡板(2)与检修板(3)上均设有检修孔(9);所述的主板(1)与检修板(3)背面均设有多个装车螺栓(10)与带有卡扣的卡扣座(20),并在过渡板(2)上设有夹持扣(30)。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定位准确安装后无偏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公交车下围板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与人们的关系真可说是密不可分,而车辆制造商、车辆零组件制造商与使用人群,不再单纯的只追求车辆本身的性能,安全性以及其省油的效果,对外观美感也越来越注重。下围板是重要的公车交内饰件,下围板既要轻便也要外观美观;另外现有的下围板安装在仪表板下方,在安装不方便,而且在过程中容易出现下围板与其它零部件之间间隙不均匀及上下高度不一致的现象。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下围板总成,下围板本体安装时,通过卡扣座上的卡扣连接车身,同时位于中间过渡板上的夹持扣卡接在车身上,此时安装人员可以释放出手来进行装车螺栓的安装,安装方便,安装后位置无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公交车下围板总成,包括下围板本体,所述的下围板本体为一体件,并在下围板本体边缘设有翻边结构;下围板本体由主板、过渡板与检修板组成,过渡板设在主板与检修板之间;所述的主板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空调开孔、MPS开孔、收音机开孔与除霜机控制开关开孔,并在主板的外侧还设有下翻的侧板,侧板与翻边连接,侧板上设有出风口开孔;所述的过渡板与检修板上均设有检修孔;所述的主板与检修板背面均设有多个装车螺栓与带有卡扣的卡扣座,并在过渡板上设有夹持扣。
所述的收音机开孔的背部边缘连接有托盘。
所述的托盘为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的下围板本体背面设有多条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定位准确安装后无偏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中:1为主板、2为过渡板、3为检修板、4为空调开孔、5为MPS开孔、6为收音机开孔、7为除霜机控制开关开孔、8为出风口开孔、9为检修孔、10为装车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知,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公交车下围板总成,包括下围板本体,所述的下围板本体为一体件,并在下围板本体边缘设有翻边结构,通过翻边结构提高下围板本体的强度,下围板本体由主板1、过渡板2与检修板3组成,过渡板2设在主板1与检修板3之间;所述的主板1上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空调开孔4、MPS开孔5、收音机开孔6与除霜机控制开关开孔7,并在主板1的外侧还设有下翻的侧板12,侧板12与翻边连接,侧板12上设有出风口开孔8;所述的过渡板2与检修板3上均设有检修孔9;通过检修孔9方便后期仪表处的检修;所述的主板1与检修板3背面均设有多个装车螺栓10与带有卡扣的卡扣座20,并在过渡板2上设有夹持扣30。所述的收音机开孔6的开孔背部连接有托盘40,所述的托盘40为金属材料制成。后期在收音机开孔6内的收音机通过托盘40提高稳定性。下围板本体安装时,通过卡扣座20上的卡扣连接车身,同时按压过渡板2上的夹持扣30,使得过渡板2通过夹持扣30卡接在车身上,此时安装人员可以释放出手来进行装车螺栓10的固定安装,安装方便,安装后位置无偏差。所述的下围板本体背面设有多条加强筋50,提高下围板本体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强度好安装方便,定位准确安装后无偏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宝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宝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50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