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电缆沟自然通风除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6842.8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9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申国华;杨波;郝丽萍;陈建昆;杨芳林;杜娟;李鹏翔;余昌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2 | 分类号: | H02G9/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节能 环保 电缆沟 自然通风 除湿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电缆沟自然通风除湿系统,包括自然通风导流装置,自然通风导流装置设置在电缆主沟一端排风口上方,电缆主沟一侧设置有电缆辅沟,电缆辅沟进风口和电缆辅沟出风口分别与防火墙两侧的电缆主沟连通,电缆主沟另一端设置有通风防雨电缆沟盖板;通过在电缆主沟内防火墙两侧设置电缆辅沟,在电缆主沟两端分别设置自然通风导流装置和通风防雨电缆沟盖板,有效的将电缆主沟贯通并与外界空气连通,电缆主沟两端的空气在沟内形成对流,有效的将电缆主沟内的潮气排出,潮气将不会进入电气设备的二次设备箱柜内,二次设备箱柜内凝露受潮问题将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电缆沟除湿监测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沟智能通风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生产和生活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湿度的控制和调节,是关系电力生产、物资储存保管的重要问题,相对湿度过高,电气设备易于锈蚀,降低电力设备绝缘性能,试验证明,电气设备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最容易造成设备绝缘劣化的就是湿、热环境,一般对于电气设备而言,保持30%~60%的相对湿度最为适宜,一旦超过了60%,就将会对电气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在变电站内,电缆沟是一个漏雨、潮湿、积水、四通八达且密闭的场所,是变电站最潮湿的地方,而就是这个地方却与电气设备的端子箱、机构箱、汇控柜、智能终端柜等二次设备箱内直接相通,大量各种不同外径的电缆及光缆从电缆沟进入设备箱体内、在电缆及光缆从电缆沟进入设备箱体内的安装过程中,由于电缆是圆形的,电缆与电缆间存在空隙,设备封堵也封堵不了电缆与电缆间的空隙,最终,设备箱体通过大量电缆与电缆间的空隙与电缆沟相通,导致电缆沟内大量的潮气涌入二次设备箱内,致使设备绝缘降低电路短路、锈蚀电路开路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的电缆沟每隔10米至15米都设置有防火隔离墙,沟内空气密闭在一定的区域内不能流通,因此潮气只能通过电缆之间存在的空隙进入到汇控柜、机构箱、端子箱等设备内,而目前国内无专门的供变电站电缆沟通风除湿系统,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电缆沟智能通风除湿系统,用于将电缆沟内的潮气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电缆沟自然通风除湿系统,用以解决电缆沟潮气无法排出而进入电气设备二次箱柜内引起设备故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电缆沟自然通风除湿系统,包括自然通风导流装置,所述的自然通风导流装置设置在电缆主沟一端排风口上方,电缆主沟一侧设置有电缆辅沟,电缆辅沟进风口和电缆辅沟出风口分别与防火墙两侧的电缆主沟连通,电缆主沟另一端设置有通风防雨电缆沟盖板。
所述的自然通风导流装置包括旋转引风筒、风向引导板和导风筒,导风筒设置在电缆主沟一端上方并与电缆主沟连通,旋转引风筒固定设置在导风筒上部,所述的旋转引风筒出口侧设置有喇叭口,喇叭口上设置有第一防小动物网,在旋转引风筒出口侧的对侧还设置有风向引导板,所述的导风筒通过至少两条固定支架固定在门型构架上,所述的旋转引风筒通过固定杆(78)固定在门型构架上。
所述的电缆主沟另一端设置有通风防雨电缆沟盖板,所述的通风防雨电缆沟盖板包括电缆沟盖板、第二防小动物网,所述的电缆沟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风孔洞,电缆沟盖板底部设置有第二防小动物网及集水槽(103),所述的集水槽一侧还设置有排水管。
所述的电缆辅沟内还设置有至少两面防火阻隔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6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