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囊袋自动整形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7272.4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7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联汽车内饰(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16 | 分类号: | B29C5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袋 充气电机 检查装置 脚踏开关 吸气电机 自动整形 混入 杂物 本实用新型 传统人工 工作台面 内部设置 整形方式 照明灯 静电 保证 整形 充气 排气 整洁 帮助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囊袋自动整形检查装置,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工作台面,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气囊袋进行充气的充气电机、以及对气囊袋进行排气的吸气电机,并利用第一脚踏开关和第二脚踏开关分别控制充气电机和吸气电机工作,保证气囊袋可以被完全展开;同时利用照明灯帮助工人清楚确认气囊袋是否混入杂物以及气囊袋外观的整洁,改变传统人工整形方式,保证气囊袋形状良好的同时,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整形中人体与气囊袋接触而产生的静电,从而减少杂物的混入,保证气囊袋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囊袋的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囊袋的自动整形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气囊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员工将翻好袋的气囊袋进行必要的整形,以保证在使用时具有较好的性能。传统的做法是:人工手动在桌子上进行多次的拍打,对气囊进行充气,待气囊完全打开后再用身体趴在气囊上,以将气囊内部的空气排挤出来,然后再进行形状的整理,这种人工整形方式工作强度大,工人易产生疲劳,影响工作效率。
在手动拍打气囊带以及充气的过程中经常有细小的物体混入气囊袋,同时,工人趴在气囊袋上,在人体与气囊袋接触时,会导致静电的产生,从而使异物极容易粘附在气囊袋上,对产品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
此外,如果气囊袋未完全进行充气,就开始排气整形,极易造成气囊袋形状不良,不能满足图纸的要求,且易造成气囊袋在折叠安装后如遇碰撞打开将严重影响气囊袋的性能。整形好的气囊袋需要再次放在透明的作业台上再次确认有无混入异物及表面有无被污染,造成了成本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气囊袋的自动整形检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种气囊袋自动整形检查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中心开设有若干进排气孔;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充气电机、吸气电机,所述充电机和所述吸气电机连接有进出气管,所述进出气管设置在所述进排气孔下方;所述本体的后侧设置有若干气孔。
优选的,所述进出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密封箱,所述密封箱为开口箱体结构,所述进出气管与所述密封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密封箱的开口部对应设置在所述进排气孔下方。优选的,还包括第一脚踏开关和第二脚踏开关,所述第一脚踏开关与所述充气电机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充气电机工作,所述第二脚踏开关与所述吸气电机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吸气电机工作。
优选的,还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用于帮助工作人员确认气囊袋内的异物以及气囊袋的外观整洁。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且所述照明灯的光能够穿过所述进排气孔。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照明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照明灯。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前侧,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充气电机和所述吸气电机相连,用于启动及关闭所述充气电机和所述吸气电机。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包括控制电路线和控制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囊袋自动整形检查装置,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工作台面,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气囊袋进行充气的充气电机、以及对气囊袋进行排气的吸气电机,所述充气电机和吸气电机连接有进出气管,所述进出气管穿过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进排气孔内;工作时,将气囊袋的安装口对准所述进排气孔,打开充气电机,并可以利用第一脚踏开关控制充气电机工作,使得气囊袋完全展开,保证气囊袋内部布片平整;然后利用第二脚踏开关控制吸气电机工作,将气囊袋内的空气均匀地排除,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将气囊袋整形好,在整形过程中,人体不会大面积与气囊袋接触,从而减少了静电的产生,同时,利用照明灯,及时确认气囊袋内部有无异物以及检查外观是否干净,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联汽车内饰(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世联汽车内饰(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7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保温板卷圆的装置
- 下一篇:容器器壁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