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灭弧栅片及其灭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5782.6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4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会林;刘洪武;瞿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H01H9/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徐丹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弧栅片 电弧 灭弧室 栅片 切割 本实用新型 沿宽度方向 长度增加 电弧能量 电弧运动 方向平行 分断能力 冷却电弧 相邻栅片 传统的 平板型 热容量 正对 状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灭弧栅片及其灭弧室,其灭弧栅片为一片状体,其上设有切割电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电弧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是凹的或者凸的,所述凹或者凸的轴线与电弧运动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是在灭弧栅片的切割电弧部上沿宽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一个凹或凸的弯曲部分,使得栅片宽度方向的展开长度增加,相邻栅片的正对表面积也增加,即增加栅片质量,能够承受更多电弧能量,也就是热容量增加,从而获得相对于传统的平板型栅片更好的冷却电弧效果,最终提升灭弧室的分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灭弧栅片及其灭弧室。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在配电线路中所起作用是分断和接通电路。当线路出现异常故障时,例如短路时,由触头对的分离而快速地分断线路,以避免设备损坏。如业界周知之理,在载流情况下触头分离会产生电弧,尤其是在断开短路大电流时,电弧的能量大,对触头的烧蚀严重,因此在低压断路器中,通常都设置金属栅片灭弧室来熄灭电弧,以保证电器设备运行安全。如图1所示,电弧进入栅片后,它将被分割成许多串联的短弧。因此周知的是,在低压断路器灭弧室内的电弧电压,主要由短弧在栅片表面上的近极压降和弧柱压降组成,通过弧压的增加实现分断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也就是增加栅片数量以增加近极压降个数,增强灭弧室内磁场以及甚至使用特殊的产气材料对电弧弧柱作用以增加弧柱电压。如图2所示的传统灭弧栅片中,在不改变灭弧室内电场、磁场、流场结构的前提下,要提升灭弧室的分断能力,必需要增加栅片数量,需要增加灭弧室空间,但随着市场对低压断路器的需求呈现日益小型化、分断能力日益提高,上述提升弧压的传统策略日渐难于应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灭弧栅片及其灭弧室,在不明显增加灭弧室空间、不明显改变灭弧室内电场、磁场、流场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增加弧柱电压而提升灭弧室的分断能力,有效增加灭弧室热容量而提升分断的可靠性,为断路器的小型化提供支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灭弧栅片技术方案是:一种灭弧栅片,为一片状体,其上设有切割电弧部,所述切割电弧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是凹的或者凸的,所述凹或者凸的轴线与电弧运动方向平行。
上述方案中,所述切割电弧部宽度方向上设有多个弯曲部分,该多个弯曲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凹的弯曲部分和一个凸的弯曲部分,且凹的弯曲部分和凸的弯曲部分相间布置。
进一步,所述凹的弯曲部分和凸的弯曲部分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且凹的弯曲部分和凸的弯曲部分相接,以此构成波浪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种灭弧室技术方案是:一种灭弧室,包括多个灭弧栅片,该灭弧栅片为一片状体,其上设有切割电弧部,所述切割电弧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是凹的或者凸的;各灭弧栅片在上下方向上等距平行层叠布置,相邻灭弧栅片间留有间隙。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两个绝缘侧板,两个绝缘侧板相对设置于灭弧栅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一灭弧栅片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与绝缘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一绝缘支撑件,该绝缘支撑件设置在灭弧栅片上的垂直于灭弧栅片宽度方向的另一方向上的一端处,绝缘支撑件对每一灭弧栅片的端部提供支撑。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绝缘支架,该绝缘支架上设有分列的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对应分列于灭弧栅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上对应于每一灭弧栅片的对应边缘开设有插槽,所述灭弧栅片的边缘嵌入对应的插槽中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带来的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5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