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砂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7761.8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0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卢月俊;田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大环保(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企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7 | 代理人: | 杨立铭;肖哲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砂池 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 出水口 悬浮物 废水 体内 废水处理工艺 隔板 垂直剖面 后续工艺 左右两侧 进水口 有效地 泥砂 连通 流出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沉砂池包括沉砂池本体,沉砂池本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本体内壁的垂直剖面呈U型,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沉砂池本体内并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沉砂池结构简单,能有效地清除废水中大部分的泥砂;隔板阻挡废水中的部分悬浮物,避免悬浮物通过出水管流出,减轻了废水处理工艺后续工艺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砂池。
背景技术
沉砂池往往是废水处理工艺中的第一步,废水中含有大量泥砂和悬浮物,沉砂池中需要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泥砂,当废水中的泥砂的去除效果差时,废水中的泥砂会损害后续废水处理机器并降低废水处理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泥砂的沉砂池,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沉砂池,所述沉砂池包括沉砂池本体,沉砂池本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本体内壁的垂直剖面呈U型,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沉砂池本体内并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沉砂池本体内的底部还设有斗型的集泥槽。
进一步的,所述沉砂池本体内还设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向右倾斜。
进一步的,最右侧的隔板设置在出水管左侧,且最右侧的隔板的上边沿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管上边沿的水平高度,最右侧的隔板的下边沿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水管下边沿的水平高度。
废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沉砂池本体内,所述沉砂池本体内壁的剖面呈U型,废水沿沉砂池本体的内壁滑下,废水中的泥砂也沿内壁滑下,使废水中的泥砂聚集在沉砂池本体底面的集泥槽内,本实用新型所述沉砂池结构简单,能有效地清除废水中大部分的泥砂;
还包括出水管,出水管设置在沉砂池本体内并与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避免泥砂沿内壁通过出水口流出;
所述废水中的部分泥砂可沿倾斜的隔板下落至沉砂池本体内的底面,且隔板阻挡废水中的部分悬浮物,避免悬浮物通过出水管流出,减轻了废水处理工艺后续工艺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述沉砂池包括沉砂池本体1,分别设设置在沉砂池本体1左右两侧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沉砂池本体1内壁的垂直剖面呈U型,所述沉砂池本体1内的底面还设有斗型的集泥槽4。废水通过进水口2进入沉砂池本体1内,所述沉砂池本体1内壁的剖面呈U型,废水沿沉砂池本体1的内壁滑下,废水中的泥砂也沿内壁滑下,使废水中的泥砂聚集在沉砂池本体底面的集泥槽4内,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大部分的泥砂。
还包括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设置在沉砂池本体1内并与所述出水口3连通,所述出水管5用于避免泥砂沿沉砂池本体1右侧的内壁滑下并通过出水口3流出。
所述沉砂池本体内还设有多个隔板6,隔板6向右倾斜;其中最右侧的隔板5设置在出水管5左侧,且最右侧的隔板6的上边沿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管5上边沿的水平高度,最右侧的隔板6的下边沿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水管5下边沿的水平高度,所述废水中的部分泥砂可沿倾斜的隔板6下落至沉砂池本体内的底面,且隔板6阻挡废水中的部分悬浮物,避免悬浮物通过出水管5流出,减轻了废水处理工艺后续工艺的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大环保(中山)有限公司,未经深大环保(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7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