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艾灸笔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9315.0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0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岳红强;张亚好;商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拓博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黄启行;张璐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 本实用新型 发热装置 手持柄 安全隐患 人工成本 发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子艾灸笔,包括手持柄和控制部,所述手持柄内设置有发热装置,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发热工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艾灸笔,具有操作简便,外形尺寸小巧的特点,并且能够做到无烟、无灰和无明火,从而避免了安全隐患,最后还具有人工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艾灸笔。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传统医学艾灸治疗常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辐射热量到人体起到温经散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传统艾灸治疗有艾叶类材料,需要有明火点燃,会产生烟和温度较高的灰,因此只能够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就导致人工成本高,并且人工操作的效率得不到保证,并且操作过程中会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电子艾灸笔,具有操作简便,外形尺寸小巧的特点,并且能够做到无烟、无灰和无明火,从而避免了安全隐患,最后还具有人工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电子艾灸笔,包括手持柄和控制部,所述手持柄内设置有发热装置,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发热工作。本方案模拟传统艾灸柱的温度场和频谱特性,采用专用电热丝控制输入电压电流的控制,控制其发热温度变化和其热量频谱,能够接近传统艾灸的发热治疗过程。本装置结构方便操作且不会造成环境气味和烟味的污染,直接消除由使用明火带来的安全隐患。
所述手持柄内位于所述发热装置下方设置有保护网。保护网可以防止通电治疗情况下,外物碰到发热部造成的烫伤伤害以及损坏电子艾灸笔内部结构的情况
所述手持柄内位于所述发热装置上方设置有凹镜。凹镜7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热量到热量出口,起到节能效果。
所述凹镜外侧壁上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能够避免热量在非输出热点面烫伤人员和损坏设备外围。
所述手持柄底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边缘设置有旋转移动装置。
所述旋转移动装置包括万向滚珠。这样设置就能够平滑的在接触皮肤面滚动,提高身体的舒适度。
所述发热装置下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部信号相连通。
所述手持柄设置有控制线,所述控制线和所述控制部相连。
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可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
所述手持柄外连接有松紧绑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外形尺寸小巧的特点,并且能够做到无烟、无灰和无明火,从而避免了安全隐患,最后还具有人工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松紧绑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拓博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拓博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93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
- 下一篇:眼鼻艾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