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客车强制扣紧安全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0359.5 | 申请日: | 2017-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4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B60R2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支架 安全带 扭转弹簧 锁舌 汽车客车 手动按钮 带盒 扣紧 锁扣 座位 安装固定支架 安全带锁扣 锁舌插入锁 固定支架 铰链连接 扣紧状态 九十度 锁舌压 按下 铰链 拉起 锁紧 走道 乘客 支撑 | ||
一种汽车客车强制扣紧安全带,是在座椅朝向走道边,安装硬支撑安全带锁扣,安全带带盒安装在座椅的另一边下方,并在靠近带盒旁,安装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铰链连接活动支架,铰链上装有扭转弹簧,活动支架的另一端弯曲九十度并制成锁舌,安全带固定在此锁舌上。扭转弹簧的弹力能让锁舌压入锁扣中。锁舌旁有手动按钮。座位无人时,活动支架上的锁舌,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插入锁扣中,安全带处于扣紧状态。当乘客入座时,按下手动按钮,同时抓住并缓慢拉起活动支架后,将身体座向座位,再轻放活动支架,活动支架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将锁舌插入锁扣中锁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是一种汽车安全带,确切地说是安装在汽车客车上的强制扣紧安全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客车上的安全带,是人工扣紧,乘客上车后,尽管有驾驶员提醒,还是很少有人扣上,导致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乘客从座位上被甩出受伤甚至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其例,举不胜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该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制扣紧安全带,能在乘客上车入座后自动扣上,从而减少因安全带未扣而带来的人员伤亡事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座椅朝向走道边安装安全带锁扣,锁扣用扁铁硬支撑,锁扣高度为,人体坐下平均臀部高度的三分之二。安全带带盒安装在座椅的另一边下方,并在靠近安全带带盒旁座椅上,安装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高度按最大人体坐下臀部高度设计。固定支架铰链连接活动支架,铰链上装有扭转弹簧,活动支架的另一端弯曲九十度并制成锁舌,安全带固定在此锁舌上,扭转弹簧的弹力能让锁舌压入锁扣中。锁舌旁安装有手动按钮。座位无人时,活动支架上的锁舌,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插入锁扣中,安全带处于扣紧状态。当乘客入座时,按下手动按钮,同时抓住并缓慢拉起活动支架后,将身体座向座位,再轻放活动支架,活动支架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将锁舌插入锁扣中锁紧。由于安全带带盒有自动收紧功能,在活动支架放下后,带盒自动将安全带收紧紧贴人体,实现强制扣带功能。当乘客离座时,操作方法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迫使乘客不打开活动支架不能入座,入座后又不得不放开活动支架,从而保证安全带始终能扣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开示意图。
图中1.扁铁,2.锁扣,2-1.松开按钮,3.手动按钮,4.活动支架,4-1.锁舌,5.扭转弹簧,6.安全带,7.固定支架,8.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在座椅朝向走道边安装安全带锁扣2,锁扣2用扁铁1硬支撑,锁扣2高度为人体坐下平均臀部高度的三分之二。安全带6带盒安装在座椅8的另一边下方,并在靠近安全带6带盒旁座椅8上,安装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高度按最大人体坐下臀部高度设计。
图2中,固定支架7铰链连接活动支架4,铰链上安装有扭转弹簧5,活动支架4的另一端弯曲九十度并制成安全带锁舌4-1,安全带6固定在锁舌4-1上。扭转弹簧5的弹力能让锁舌4-1压入锁扣2中。锁舌4-1旁安装有手动按钮3。
当座位8无人时,活动支架4上的锁舌4-1,在扭转弹簧5的作用下,插入锁扣2中,安全带6处于扣紧状态(见图2)。
当乘客准备入座时,按下手动按钮3,压下锁扣2上的松开按钮2-1(见图2),锁扣2打开,同时缓慢拉起活动支架4(见图3),将身体座向座位8,再轻放活动支架4,活动支架4在扭转弹簧5的作用下,将锁舌4-1插入锁扣2中锁紧。由于安全带6带盒有自动收紧功能,在活动支架4放下后,带盒自动将安全带收紧紧贴人体,实现强制扣带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未经李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0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