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能计量校验线路状态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0469.1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6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仲耀;刘涛;张淞珲;王毓琦;郭腾炫;王春晖;陈子鉴;谭业奎;张长骁;高庆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35/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刘乃东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验 线路状态检测 蜂鸣器 电能计量 控制器电 计量 电力检测 工作效率 装置电能 控制器 电路 检测 检验 | ||
电能计量校验线路状态检测装置,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对计量校验线的检测工作的效率低的问题。电能计量校验线路状态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V/Ω接头、COM接头和蜂鸣器,所述V/Ω接头和COM接头分别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蜂鸣器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V/Ω接头和COM接头所接入的电路为通路的时候,所述蜂鸣器启动。有益效果是,能够提高检验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电能计量校验线路状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供电企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量需求,加大投资新建改建了一批供用电变电站现场校验工作随着增加,怎样能够提高检测效率是关键。如在实施电能计量检测检验过程中,电能计量校验规程要求,必须使用标准表法进行量值的传递,进而维护计量量值的统一及计量装置运行的安全可靠。由于是实负荷校验电能表,电流必须串联到电能表校验装置中才能完成测量。正常的工作程序尤其重视用万用表逐一测量A、B、C相进线和出线的通断,也就是说需要测量6条线;以此确保试验线的性能是否可靠,从而防止开路避免大电流击穿绝缘高电压窜入二次侧对人员及设备产生威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以上方法测量繁琐。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对计量校验线检测工作的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能计量校验线路状态检测装置,用于解决对计量校验线的检测工作的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电能计量校验线路状态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V/Ω接头、COM接头和蜂鸣器,所述V/Ω接头和COM接头分别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蜂鸣器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V/Ω接头和COM接头所接入的电路为通路的时候,所述蜂鸣器启动。
进一步地,所述V/Ω接头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V/Ω接头包括穿线筒,所述穿线筒的内部设有若干弹性橡胶板,弹性橡胶板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呈圆弧状弯曲,各弹性橡胶板沿穿线筒的内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弹性橡胶板的内侧面上各设有若干的导电板,各导电板分别和连接线电连接;
每个所述弹性橡胶板的外侧面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柱,每个连接柱上各连接有连接块,每个连接块上各连接有压杆,各压杆分别沿穿线筒的径向滑动连接在穿线筒上,压杆的一端位于穿线筒的内侧,压杆的另一端位于穿线筒的外侧,各压杆在位于连接块和穿线筒之间的位置处各穿套有压缩弹簧,每个压杆的外端各铰接有握杆,每个握杆上各设有耳板,每个耳板上各设有长条孔,长条孔的长度方向和握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每个长条孔中各穿套有一个滑轴,每个滑轴各连接有一个支撑,各支撑分别连接在所述穿线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穿线筒上套设有调节筒,调节筒沿着所述穿线筒的轴向运动的时候,调节筒能将握杆压向穿线筒。
进一步地,所述V/Ω接头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V/Ω接头包括穿线筒,所述穿线筒的内部设有若干气囊,气囊呈圆柱形,气囊的轴向与穿线筒的轴向平行,各气囊沿穿线筒的内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气囊的圆周上各设有若干的导电板,各导电板分别和连接线电连接;
每个所述气囊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柱,每个连接柱上各连接有连接块,每个连接块上各连接有压杆,各压杆分别沿穿线筒的径向滑动连接在穿线筒上,压杆的一端位于穿线筒的内侧,压杆的另一端位于穿线筒的外侧,各压杆在位于连接块和穿线筒之间的位置处各穿套有压缩弹簧,每个压杆的外端各铰接有握杆,每个握杆上各设有耳板,每个耳板上各设有长条孔,长条孔的长度方向和握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每个长条孔中各穿套有一个滑轴,每个滑轴各连接有一个支撑,各支撑分别连接在所述穿线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穿线筒上套设有调节筒,调节筒沿着所述穿线筒的轴向运动的时候,调节筒能将握杆压向穿线筒。
进一步地,所述握杆采用绝缘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筒采用绝缘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04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