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避震功能之脚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2507.7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7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卢国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国裕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震机构 连接臂 脚轮 座体 限位凸部 旋动座 避震 本实用新型 并列配置 向下摆动 轴接座 弹簧 顶面 接座 一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避震功能之脚轮,主要包括一轴接座、一避震机构及两脚轮,避震机构与轴接座并列配置,且各脚轮设于避震机构上,避震机构包括:一座体;一连接臂,其一端旋设于座体上;一旋动座,旋设于连接臂的另一端上;至少一限位凸部,其设置于座体,限位凸部顶面选择性抵靠于连接臂外侧,以供限制连接臂向下摆动的范围;以及一弹簧,设置于座体及旋动座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避震功能之脚轮的创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之行李箱大多装设有脚轮,以便于移动。当其在崎岖不平的路面移动时,容易发生震动而产生噪音。于是便开始有行李箱业者开发出具减震功能的行李箱脚轮,其主要利用设置于行李箱与脚轮之间的弹簧来提供减震的功能。于是便开始有行李箱业者开发出具减震功能的行李箱脚轮,其主要包括一供固设于行李箱底部的安装座、依序装设于安装座底部的弹簧与压板、一旋设于安装座下方之轮座以及一旋设于轮座上的滚轮,并利用设置于安装座内部的弹簧来提供减震的功能。
此种脚轮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之问题点:由于习知脚轮的各构件沿轴向方向依序组装而成,弹簧仅具有轴向的避震效果,若由路面对滚轮输入侧向分力时,则脚轮无法对应产生避震功能,当负荷过大时,将使脚轮或其他构件产生变形或损坏等问题之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功能之脚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避震功能之脚轮包括:一轴接座,供连接一转向轴而枢接于一对象物体的底面;一避震机构,与轴接座并列配置,避震机构包括:一座体,其自轴接座向外延伸,座体两侧周缘延伸设有两相面对的侧板,使得座体概呈ㄇ型并且围设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于二侧板邻近轴接座底部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轴孔,且于座体邻近于容置空间顶端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定位凸柱;一连接臂,依位置定义出一第一枢接段、一第二枢接段及一介于第一、二枢接段之间的连接段,其中第一枢接段设置于二侧板之间,第一枢接段设有一第一枢孔,而透过一轴杆穿设于二轴孔及第一枢孔,使连接臂旋设于座体上,自第二枢接段的自由端剖设有一容槽,容槽朝连接段延伸,且第二枢接段设有一贯穿容槽的第二枢孔;一旋动座,其顶面设有一与第一定位凸柱保持相对位置的第二定位凸柱,而旋动座底部向外延伸有一长形枢接块,长形枢接块插设于容槽中,其中长形枢接块对应第二枢孔设有一第三枢孔;至少一限位凸部,其设置于座体邻近轴孔下方位置处,限位凸部顶面选择性抵靠于连接臂外侧,以供限制连接臂向下摆动的范围;以及一弹簧,设置于座体及旋动座之间,并位于容置空间中,而弹簧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定位凸柱及第二定位凸柱,弹簧提供第一、二定位凸柱一弹性拘束力,使第一、二定位凸柱保持相对位置;以及两脚轮,其各具有一轮孔,且透过一轮轴穿设第二枢接段的第二枢孔、长形枢接块的第三枢孔及二脚轮的轮孔,而使旋动座及二脚轮分别旋设于连接臂上。
第二枢接段相对连接臂的一侧面向外突出,限位凸部朝第二枢接段延伸形成一抵靠端,抵靠端选择性抵靠于第二枢接段而限制连接臂向下摆动的范围。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轴接座与避震机构为相互并列设置关系,相较于现有脚轮增加了对于侧向分力的避震功用,避免因外来施力产生过大的转矩,而造成损坏,达到延长其使用年限的效用;再者,由于第一、二定位凸柱能保持相对位置,使得弹簧作动时,不容易发生扭转之情形,而避免损坏之功效,而特具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避震功能之脚轮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1A是承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是承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连接臂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其表示轴接座与对象物体的配置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国裕,未经卢国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2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