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频段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5378.7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3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杜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5/28;H01Q5/307;H01Q5/385;H01Q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段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频段天线,其包括一反射器及分别安装于反射器的一低频天线振子、一高频天线振子、两寄生耦合振子,所述高频天线振子位于低频天线振子内侧,所述两寄生耦合振子位于低频天线振子和高频天线振子的两侧,所述寄生耦合振子与反射器电性隔离,所述寄生耦合振子为半波对称振子结构,包含左右对称的两辐射臂,每一辐射臂包含上辐射臂及自上辐射臂内侧端垂直向下延伸的下辐射臂,上辐射臂与下辐射臂趋于共面,上辐射臂的宽度与下辐射臂的高度相同,为天线频率的1/4波长。寄生耦合振子制作简单,调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站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寄生耦合振子的多频段天线。
背景技术
为保证基站天线在塔上可以更高效的发射和接收信号,天线的方向图指标要足够好,特别是水平面波束宽度和前后比。其中波束宽度是指天线在发射和接收信号时的水平范围,由能量守恒定理,发射信号的水平范围越大,发射信号的距离越短,反之发射信号的水平范围越小,发射信号的距离就越大。为保证信号的覆盖范围,有必要控制天线的水平面波束宽度。前后比是指天线发射正方向信号最大功率通量密度与其相反方向最大功率通量密度值比,为保证天下信号发射效率最高,设计天线时应当尽量提高正方向的信号发射而抑制反方向的信号发射,即前后比越大越好。
由于多频天线内部有多种不同频段的振子,同时由于频段不同波长不同,其对反射器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仅仅通过调节反射器的宽度就无法满足要求,所以有关厂商在反射器两边折弯内安装长条状隔离墙,从而达到调节不同频段的目的,但是,因为天线部部件很多,不方便在天线内部安装长条隔离墙;隔离墙安装之后会有很到的接触面积,很有可能会产生接触不良从而影响天线互调。另外,很难保证隔离墙与反射器之间完全贴合好,产生的缝隙耦合效应还会影响天线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因为不同的阵列调试时可能需要让隔离墙与振子之间保持不同间距,隔离墙仍然很难满足分段调试。
反射器折弯边采用长城形状结构,通过改变反射器的边界条件来调试天线水平面波束宽度和前后比,也是一些天线厂家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带来的缺点:反射器边界采用长城形状结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加工成本会有所增加;反射器边界采用长城形状结构,整个反射器的机械强度会减弱很多,导致天线在做风载或者振动,难以通过冲击等可靠性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调试简便的多频段天线。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频段天线,其包括一反射器及分别安装于反射器的一低频天线振子、一高频天线振子、两寄生耦合振子,所述高频天线振子位于低频天线振子内侧,所述两寄生耦合振子位于低频天线振子和高频天线振子的两侧,并且相互间隔开,所述寄生耦合振子与反射器电性隔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耦合振子为半波对称振子结构,包含左右对称的两辐射臂,每一辐射臂包含上辐射臂及自上辐射臂内侧端垂直向下延伸的下辐射臂,上辐射臂与下辐射臂趋于共面,上辐射臂的宽度与下辐射臂的高度相同,为天线频率的1/4波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频天线振子、设置为碗状结构,包含固定于反射器上的本体及自本体向上、向外侧延伸出的若干振子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子臂上端设有侧向延伸的支臂,各支臂共同围成一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频段天线包括位于低频天线振子两侧的两寄生耦合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寄生耦合振子采用普通1.5mm厚铝板折弯冲压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寄生耦合振子底部通过塑料铆钉铆合在反射器上,寄生耦合振子与反射之间垫上塑料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频天线振子为伞形,高度低于低频天线振子。
本实用新型多频段天线的寄生耦合振子采用半波对称振子结构,具有如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53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流互感器的减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