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生产PET聚酯切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8313.8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8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薛纪良;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业塑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78 | 分类号: | C08G63/78;C08G63/183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44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酯化反应装置 搅拌装置 酯化分离 氮气供应系统 反应釜体 物料管道 反应釜 切片 预聚 连通 本实用新型 氮气管道 氮气喷射 反应效率 供应系统 监测管道 依次连接 原料混合 酯化反应 体内部 蒸馏塔 酯化 转动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生产PET聚酯切片的装置,其包括氮气供应系统以及依次连接的原料混合供应系统、酯化分离系统、预聚系统、终聚系统,酯化分离系统包括第一酯化反应装置和第二酯化反应装置以及蒸馏塔,第一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体、转动的设置在反应釜体上的用于对反应釜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氮气供应系统与搅拌装置通过氮气管道连通,搅拌装置位于反应釜体内部的一侧开设有氮气喷射结构,酯化分离系统与预聚系统通过物料管道连通,物料管道上连接有监测管道。该装置在进行酯化反应时,能够大大的提高酯化速度,提高反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生产PET聚酯切片的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酯的用途现包括纤维,各类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目前,聚酯PET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铝、玻璃、陶瓷、纸张、木材、钢铁和其他合成材料,聚酯的家庭也在持续扩大。随着社会生产大分工的发展,在聚酯制造行业中,出现了聚酯生产过程和聚酯成型过程分离的现象,即有些公司只做聚酯生产,有些公司只做聚酯成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聚酯切片应运而生,大规模生产线的为连续生产工艺,半连续及间歇生产工艺则适合中、小型多种生产系统。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聚酯生产中通常会在酯化反应阶段向酯化反应釜内通入氮气以提高酯化反应速度,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反应釜的釜体上开设氮气入口,并通过管道连接氮气源,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提高酯化反应速度,但是由于氮气进入釜体后不能迅速的混合到溶体中,其加快反应的效果却不是很好,聚酯切片的生产反应效率低。此外,在PET聚酯切片的生产过程中,从酯化分离系统出来的酯化物经过输送管道输送到缩聚系统中进行缩聚,为了确保后续工作的径向,需要对酯化物的流量进行监测,现有技术通常在该输送管道上设置流量监测管道并在该流量监测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以对酯化物流量进行精准监测,然而一旦发生该监测管道堵塞或该流量计损坏的情况,则需要停线处理,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生产效率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生产PET聚酯切片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生产PET聚酯切片的装置,其包括氮气供应系统以及依次连接的原料混合供应系统、酯化分离系统、预聚系统、终聚系统,酯化分离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酯化反应装置和第二酯化反应装置以及与第一酯化反应装置和第二酯化反应装置并联的蒸馏塔,第一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体、转动的设置在反应釜体上的用于对反应釜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氮气供应系统与搅拌装置通过氮气管道连通,搅拌装置位于反应釜体内部的一侧开设有氮气喷射结构,氮气喷射结构将氮气喷至反应釜体内部与物料混合,酯化分离系统与预聚系统通过物料管道连通,物料管道上连接有监测管道,监测管道设置有相并连或串连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
优选地,搅拌装置包括转动的连接在反应釜体上的且沿反应釜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搅拌棒,搅拌棒具有中空腔体,氮气管道靠近搅拌装置的一端与搅拌棒连通,氮气喷射结构包括设于搅拌棒周身上的多个喷气孔。
优选地,搅拌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棒下端部的搅拌桨,搅拌桨具有中空的腔体,搅拌棒的中空腔体与搅拌桨的中空腔体连通设置,氮气喷射结构还包括设于搅拌桨周身上的多个喷气孔。
优选地,搅拌桨包括与搅拌棒固定连接的多个支桨,支桨包括具有中空腔体且中空腔体相互连通的横桨和竖桨,横桨与搅拌棒固定连接。
优选地,氮气喷射结构还包括位于搅拌棒的中空腔体内的一端部与搅拌棒上端固定连接的导气管,导气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搅拌棒的下部,导气管的一端部与氮气管道连通。
优选地,监测管道包括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物料管道连通的闭合管道,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设置在闭合管道上。
优选地,闭合管道上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上游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业塑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业塑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8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