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杏鲍菇培养发菌条菌种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8980.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0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林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闽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66 | 分类号: | A01G18/6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赵瑶瑶 |
地址: | 30038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体 气体过滤 通气孔 菌种袋 粘贴 杏鲍菇培养 通气区 发菌 通气 开口 体内 本实用新型 活性炭吸附 气体过滤层 气体吸附层 气体止逆阀 粘贴保护层 底部连接 过滤网层 接口连接 通气孔区 外侧密封 下底面 固装 填充 气管 对称 堵塞 覆盖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杏鲍菇培养发菌条菌种袋,包括袋体,在袋体的两侧对称制有通气孔,两个通气孔内侧的袋体上粘贴保护层,通气孔的外侧的袋体上固装气体止逆阀片;袋体的下底面中部为通气区,在通气区内制有通气孔,袋体内的通气孔上覆盖粘贴过滤网层,袋体内外的通气孔区外侧密封粘贴气体过滤袋,气体过滤袋制有开口,开口对应袋体的通气区,气体过滤袋内粘贴气体过滤层,气体吸附层内填充活性炭吸附包;在气体过滤袋底部连接一气调进气管。本菌种袋具有全新的气体过滤垫,能够保证气孔不堵塞,通气顺畅,气孔接口连接快捷,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杏鲍菇培养发菌条菌种袋。
背景技术
杏鲍菇培育菌种要提前70天开始制种。杏鲍菇优良菌种的标准是“纯、正、壮、润、香”五字。“纯”是菌种纯度高,不污染杂菌,无变异和含有其他菌类:“正”是菌丝色泽洁白如丝,有光泽,无异色斑块;“壮”是菌丝粗壮,分枝多而密,生长旺盛;“润”是指培养基湿润适度,于瓶壁紧贴不干缩、不吐黄水,含水量适宜;“香”是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
杏鲍菇培育菌种包括以下几个程序:①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白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2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按常规法制作。②原种,常见的培养基有麦粒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等。现以麦粒培养基为例:配方是小麦98公斤、碳酸钙2公斤。选麦皮略厚些的小麦,加水浸泡4—5小时,捞取放入锅中加水煮沸20—25分钟,以煮至没有“白心”为度,捞出沥干多余的水分,再与碳酸钙混匀装瓶,高压灭菌2—2.5小时,并按常规方法接种,于25℃培养25—30天,菌丝走满瓶。③栽培种,直接用于栽培袋制作的菌种,其培养基与原种一样,可以采用麦粒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或其他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配方:棉子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木屑培养基配方是:阔叶树杂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以上两种配方的培养基经过高压灭菌(2—2.5小时)或常压灭菌保持10小时。常规接种培养,在25℃左右下培养35—45天,待菌丝走满即可用于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多功能杏鲍菇培养发菌条菌种袋。
本实用新型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杏鲍菇发菌条菌种袋,包括袋体,在袋体的两侧对称制有通气孔,两个通气孔内侧的袋体上粘贴保护层,通气孔的外侧的袋体上固装气体止逆阀片;袋体的下底面中部为通气区,在通气区内制有通气孔,袋体内的通气孔上覆盖粘贴过滤网层,袋体内外的通气孔区外侧密封粘贴气体过滤袋,气体过滤袋制有开口,开口对应袋体的通气区,气体过滤袋内粘贴气体过滤层,气体吸附层内填充活性炭吸附包;在气体过滤袋底部连接一气调进气管。
而且,在气体过滤袋外接另一湿度气体进气管。
而且,所述湿度气体进气管直接对应气体过滤袋于袋体底部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杏鲍菇培养发菌条菌种袋的内部周围具有缓冲层,能够保证菌种袋内的充分的气体调节空间,气体尤其是氧气含量高以后,有利于菌种的快速生长。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杏鲍菇培养发菌条菌种袋在根部具有通气垫,通气垫能够对菌袋内的气体进行更换和调节,使发菌条具有充足的氧气,保证气体循环通畅,提高菌种的“纯、正、壮、润、香”特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杏鲍菇培养发菌条菌种袋具有全新的气体过滤垫,能够保证气孔不堵塞,通气顺畅,气孔接口连接快捷,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闽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闽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8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蛹虫草生产的栽培容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新型移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