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灰消解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41033.2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3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春女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灰消解 石灰池 大棚 遮挡布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辅助设备 人体健康 固定件 减小 罩住 粉尘 扩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灰消解大棚,属于石灰消解辅助设备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石灰消解大棚,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石灰池,石灰池上方设有用于罩住石灰池的遮挡布,遮挡布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石灰池上方,其优点是:减小了粉尘的扩散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灰消解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灰消解大棚。
背景技术
石灰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工程上,如图8所示,通常将生石灰集中放在石灰池1中,然后加入大量的水(生石灰质量的2~3倍)熟化成石灰乳,然后经筛网流入储灰池并“陈伏”至少两周,经沉淀除去多余的水分得到的膏状物即为石灰膏。但是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在野外露天的情况下,生石灰加入水后在消解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粉尘,四处扩散的粉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灰消解大棚,其优点是:减小了粉尘的扩散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石灰消解大棚,包括石灰池,所述石灰池上方设有用于罩住石灰池的遮挡布,所述遮挡布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石灰池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生石灰在消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受到遮挡布的阻挡而无法向外界扩散,减小了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四个竖直的固定杆,四个所述固定杆设置在石灰池的周边且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点,各个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均设有向远离固定杆方向倾斜延伸的转动杆,各个所述转动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相交在一起,所述遮挡布连接在转动杆和固定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和转动杆连接成一个将石灰池笼罩的框架,遮挡布覆盖在框架外,将框架之间的间隙封闭住,从而减小了粉尘向外界扩散的情况,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石灰池旁设有喇叭状的风罩,所述风罩的敞口端设有排风扇且朝向石灰池,所述风罩的窄口端连接有穿出遮挡布的第一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内设有倾斜的过滤网框,所述第一通风管在过滤网框朝向风罩窄口端一侧的下方设有与第一通风管连通的收集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风扇将遮挡布内侧扩散有粉尘的空气向外界排出,既加强了遮挡布内外的空气流通,又减小了粉尘落入石灰池中,对石灰乳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过滤网框对向外界排出的空气进行了过滤,减小了空气中粉尘的含量,从而减低了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过滤网框过滤的粉尘落入收集盒中,方便了对粉尘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布背离石灰池的一侧设有盛放有水的过滤池,所述第一通风管穿出遮挡布的一端延伸至过滤池上方且连接有竖直向下的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二通风管管口位于过滤池水面以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第二通风管排出的空气经过水的过滤后,使得空气中的粉尘融入水中,进一步减小了空气中粉尘的含量,降低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布外侧设有竖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有延伸至遮挡布顶端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设有用于向遮挡布洒水的喷淋器,所述喷淋器通过输水管与自来水管连接,所述地面开设有环形的水槽,所述固定杆与水槽槽底抵触,所述水槽槽底固定连接有插入固定杆内的嵌入杆,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供嵌入杆插入的嵌入槽,所述水槽侧壁连通设有接入过滤池的排水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生石灰在消解的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通过喷淋器向遮挡布外侧洒水,水沿着遮挡布外壁流入水槽中,利用流动的水将遮挡布上的热量及时带走,保护了遮挡布,对遮挡布内侧的环境也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同时降温的水通过排水管流入过滤池中,节省了水资源的浪费;此外,通过嵌入杆和嵌入槽起到了对固定杆固定的作用,提高了水槽对固定杆支撑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1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