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抹灰甩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47125.1 | 申请日: | 2017-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2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德志;王逵;李泽江;刘开银;傅鹄;龙为华;李光全;罗雪刚;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20 | 分类号: | E04G21/2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2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杆 抹灰 棒状体 防滑套 固定件 连接孔 内螺纹 外螺纹 外壁 毛刺 本实用新型 新设计结构 安全隐患 调节方便 节省材料 施工成本 突起物 减小 粘接 分部 改进 灵活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的抹灰甩浆装置,该抹灰甩浆装置包括手持杆和工作本体,工作本体与手持杆相连接,在手持杆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套,在防滑套的外表面设有数个突起物,其中,手持杆整体为棒状体构件,该棒状体构件的一端外壁设有外螺纹;在工作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手持杆外壁的外螺纹相吻配。本实用新设计结构简单,使用灵活,节省材料,调节方便,可降低施工成本和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也可减小安全隐患,同时使用这种装置,拍浆后具有毛刺突出、粘接牢固、分部均匀、不易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抹灰甩浆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抹灰甩浆装置,主要是运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所有墙体的抹灰基层拉毛,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墙体砌筑完成后,需要进行甩浆处理,以提高抹灰砂浆与墙体的粘结力。其具体做法是,在水泥中加入部分粘结剂,再将其均匀地甩至墙体上,待达到一定强度再进行抹灰。在现场施工中,操作人员常常采用毛刷、滚刷、扫帚等工具进行甩浆操作。使用毛刷等工具进行甩浆操作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工具挂浆效果差,甩浆施工效率低;2、甩至墙体上的水泥浆不均匀,影响后续的抹灰效果。
目前,当前建筑施工由于进度快,墙面抹灰层基层处理、拉毛质量不佳,抹灰层易与墙体分离,且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装置上需要浸入水泥浆液或者使用工具将水泥浆液铲入该一种装置上,使用者长时间的工作一段时间后,长时间的握手持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手持杆上没设计任何可以防滑或者是护手的结构,从而长时间使用后会给操作人员增加了工作的劳动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因此,需研制一种实用性强的一种改进的抹灰甩浆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这一难题对此加以改进和创新,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实现安拆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快捷,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和成本以及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这样一种能定型化加工的一种改进的抹灰甩浆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抹灰甩浆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抹灰甩浆装置,该抹灰甩浆装置包括手持杆(1)和工作本体(2),工作本体(2)与手持杆(1)相连接,在手持杆(1) 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套(11),在防滑套(11)的外表面设有数个突起物(111),其中,所述手持杆(1)整体为棒状体构件,该棒状体构件的一端外壁设有外螺纹(12);在工作本体(2)的一端设有固定件(21),固定件(21) 上设有连接孔(211),连接孔(211)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手持杆(1)外壁的外螺纹(12)相吻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持杆(1) 整体为钢制、木制或者是塑制的棒状体构件,该棒状体构件为可调长短的伸缩杆,在该可调长短的伸缩杆上设有两个防滑套(11),两个防滑套(11)分别设置于靠近手持杆(1)的两端部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本体(2)是由至少一层钢丝网构成的作业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本体(2)是由一层钢丝网构成的作业网,该作业网整体呈长方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本体(2) 与所述手持杆(1)之间采用可拆卸式活动连接或者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为工作本体(2)与手持杆(1)直接加工制作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本体(2) 与所述手持杆(1)之间采用可拆卸式活动连接,活动连接为铰接连接、内外螺纹连接或者是旋紧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投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71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藕节状缩管灌浆套筒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简便接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