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控制器的自动复位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0441.4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0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于振国;孙华锋;梁超;刘洋;闫璐;李双佑;沈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2 | 分类号: | H03K17/2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控制器 自动复位电路 二极管 三极管 电容 继电器 电源电压降低 本实用新型 齐纳二极管 有效地实现 击穿电压 外围电路 自动复位 晶体管 导通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器的自动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3、电容C6、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继电器K1;该用于控制器的自动复位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以有效地实现在电源电压降低过程中,控制器的自动复位;同时运用齐纳二极管击穿电压,实现晶体管的导通,从而保证外围电路电压的控制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位电路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器的自动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控制器复位方法为:首先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对接入电压进行降压整流;再经过如图2所示的直流变换电路进行直流/直流变换后,为微处理器提供电源电压,来实现控制器的复位;当出现电网工频或瞬态欠电压或失压,微处理器的电源电压降低过程中,关断或使能复位电路不稳定,将导致控制器工作不正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器的自动复位电路。
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控制器的自动复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3、电容C6、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继电器K1;
二极管D3的负极接输入端VIN,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1接地;电容C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2在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接输入端VIN,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电阻R6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K1的线圈接地;二极管D4正极接输入端VIN,负极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容C6的一端接二极管D4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继电器K1的触点接在微处理器复位管脚与地之间;
三极管Q1、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的电容C6为有极型电容。
优选地,所述的二极管D3为肖特基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的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为BPC187型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的三极管Q3为NDT2955TR型三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控制器的自动复位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以有效地实现在电源电压降低过程中,控制器的自动复位;同时运用齐纳二极管击穿电压,实现晶体管的导通,从而保证外围电路电压的控制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直流整流电路图。
图2为现有的控制器复位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复位电路示意图。
图4为与用于控制图3中继电器K1触点开闭的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限制。
如图3-4所示,该用于控制器的自动复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3、电容C6、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继电器K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0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GBT
- 下一篇:具有延时控制功能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