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源与无源结合用电负荷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5187.7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5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余伙庆;陈益栓;纪小勇;佘纲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正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H02J3/18;H02J3/01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建国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补偿 电路 三相不平衡 补偿电路 交流电网 智能控制器 调节装置 用电负荷 质量调节 无源 电能质量治理 熔断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 非线性负载 配电网 并联接入 电容芯组 电压闪变 开关阵列 控制连接 平滑调整 无功补偿 谐波电流 投切 输出 响应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源与无源结合用电负荷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其主要包括交流电网、非线性负载、电容补偿分补电路、电容补偿共补电路、IGBT补偿电路、保护电路、电能质量调节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电容补偿分补电路、电容补偿共补电路、IGBT补偿电路分别并联接入交流电网,电能质量调节智能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电容补偿分补电路、电容补偿共补电路、IGBT补偿电路,在位于电容补偿分补电路、电容补偿共补电路、IGBT补偿电路与交流电网之间分别对应设置熔断保护装置,控制过零开关阵列对电容芯组进行动态投切,同时也输出合适的PWM开关信号给IGBT模块,可实现三相不平衡的平滑调整;可兼顾无功补偿和三相不平衡调节;响应速度快,无电压闪变和波动;无谐波电流污染,安全性更高,可靠性更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研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源与无源结合用电负荷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农村电网经过大规模农网改造,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历史发展原因以及受服务对象为广大农村用户这一客观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电网的发展还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网架结构不甚合理,科技手段相对落后的特点,整体农村低压电网的发展存在瓶颈,远远无法满足其需求增长速度。
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而农村电网是中国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及农村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0%以上,且发展速度迅猛,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是智能国家电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农网智能化项目作为跨环节试点工程,主要是开展农村智能配电台区、农网配电自动化、农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综合试点建设。
为了全面贯彻建设智能电网“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提升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工程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满足农网智能化发展需要和客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服务的新要求,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农网智能低压配电台区建设已是必然趋势。
三相不平衡的危害性:在低压配网系统中,一般采取三相四线制,用电终端多为单相负荷或单相和三相负荷混用,并且负荷大小不同、用电时间不固定。电网中广泛存在着三相电流不平衡,并且不平衡状况具有无规律性,它对配电和用电设备的主要危害如下:额外增加了线路的功率损耗,造成用户不必要的电费支出;增加了配电变压器的铜损,减少其出力程度,影响其长期可靠运行;降低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使其绕组温度升高,危机其安全运行;可能进一步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致使电压高的一相上挂载的用电设备烧坏,而电压低的一相上挂载的用电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传统三相不平衡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1)安装电子换相开关
根据系统三相不平衡情况,通过电子开关,将单相负荷切换到合适的相。需要按照ABC三相,把所有的单相或两相负荷分成若干组,每组用一个电子开关进行换相控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相不平衡,但当每组内负荷发生动态变化或分组不够精确时,系统始终会存在三相不平衡。另外,在换相过程中,还存在电压闪变和跌落。
2)投切相间和分相电容
根据王氏定理,投切分相电容器,调节每相无功电流,投切相间电容器,转移相间有功电流。三相不平衡的具体调节效果,取决于相间电容器和分相电容器的分组数量和容量级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容容量的离散性,系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平衡,并且当负荷快速变化时,电容往返投切频繁,会加速其老化。另外,在一些应用场合,无法同时兼顾无功补偿和三相不平衡电流调节。
3)使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正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正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5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所电容补偿切换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三相换相继电器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