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刹线束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7946.3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4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光;张红涛;郭贺;孙灵光;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 | 分类号: | F16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刹线 运动段 布置结构 车身支架 钣金支架 通孔 线束 跳动 本实用新型 制动过程 轴向移动 传统的 后支柱 周边件 对线 刹线 车身 静止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刹线束布置结构,包括钣金支架和车身支架;其中,钣金支架用于将手刹线束与后支柱总成相固定,并将手刹线束分为运动段和静止段;车身支架与车身相固定,并设有两个使手刹线束呈U型穿过的通孔,且能够使运动段沿通孔的轴向移动,从而对手刹线束运动段的跳动方向进行控制。因此,上述手刹线束布置结构较传统的线束布置而言,增加了对线束进行位置固定的钣金支架,并通过车身支架对运动段线束的跳动走向进行控制,避免了制动过程中对周边件的影响,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手刹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刹线束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配置越来越高,以迎合消费者日益增加的产品需求。近些年,较多的中高端车型将传统的机械式驻车制动升级为通过EPB控制器控制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即电子手刹。
电子手刹的工作原理与机械式相似,均通过制动盘与刹车片的摩擦来实现制动效果;区别在于,电子手刹通过线束连接后制动卡钳上的执行电机,并通过EPB控制器控制执行电机动作,以达到制动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时,因执行电机一般设置于制动盘卡钳上,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随支柱总成的跳动而上下运动,故会使与执行电机相连接的手刹线束出现扰动,并打乱线束的预设运动轨迹,且容易使跳动的线束对周边件造成干涉,以致影响车辆的制动效果。
因此,如何对手刹线束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避免对周边件造成影响,是现阶段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刹线束布置结构,该结构能够对手刹线束的跳动走向进行控制,避免了制动过程中对周边件的影响,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一种手刹线束布置结构,包括:
钣金支架,所述钣金支架用于将所述手刹线束与后支柱总成相固定,并将所述手刹线束分为运动段和静止段,所述运动段的端部与车身相连接,所述静止段的端部与执行电机相连接;
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与车身相固定,且设有两个使所述手刹线束呈U型穿过的通孔,且所述手刹线束能够沿所述通孔的轴向运动,用于控制所述运动段的运动走向。
优选的,所述的手刹线束布置结构,所述手刹线束在穿过所述通孔的位置套装有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的手刹线束布置结构,所述保护套为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的手刹线束布置结构,所述保护套卡紧固定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手刹线束能够在所述保护套内运动。
优选的,所述的手刹线束布置结构,所述运动段在与车身相连接的位置套装有过孔件。
优选的,所述的手刹线束布置结构,所述过孔件为过孔橡胶件。
优选的,所述的手刹线束布置结构,所述钣金支架上设有安装标识,用于防止与所述运动段和所述静止段的连接出现反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刹线束布置结构,包括钣金支架和车身支架;其中,钣金支架用于将手刹线束与后支柱总成相固定,并将手刹线束分为运动段和静止段;车身支架与车身相固定,并设有两个使手刹线束呈U型穿过的通孔,且能够使运动段沿通孔的轴向移动,从而对手刹线束运动段的跳动方向进行控制。因此,上述手刹线束布置结构较传统的线束布置而言,增加了对线束进行位置固定的钣金支架,并通过车身支架对运动段线束的跳动走向进行控制,避免了制动过程中对周边件的影响,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7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