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8075.7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4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应仙根 |
地址: | 31504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管 负压接口 胸腔闭式引流瓶 瓶盖 引流 连接软管 外部方向 逐渐缩小 转接头 管径 瓶体 相通 本实用新型 负压发生器 倒刺 间隔布置 接口连接 水封管 中空的 管带 盛放 外端 延伸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瓶体、设置于瓶体之上的瓶盖,瓶盖上设置有引流接口以及低负压接口,在瓶体内插有一与引流接口连接的水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负压接口处设置有一转接头,该转接头包括中空的本体、延伸于本体一侧与本体相通的第一连接管、延伸于本体另一侧与本体相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管径从本体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第二连接管的管径从本体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倒刺,第一连接管的外端与低负压发生器的连接管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上插装有连接软管,第二连接管带着连接软管插入低负压接口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瓶,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心胸外科手术后,胸部外伤及血气胸、脓胸等病人大多数需要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及引流血液,脓胸,气体等,引流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在病人手术后,需要配带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瓶体、设置于瓶体之上的瓶盖,瓶盖上设置有引流接口和低负压接口,引流接口用于与插入病人胸膜腔内的引流管连接,低负压接口用于与低压发生器的连接管连接,在瓶体内插有一与引流接口连接的水封管。
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工作原理为,瓶体中所盛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空气隔离。当胸膜腔内因积气积液而压力升高时,其积气积液可通过引流系统排至体外;当胸膜腔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入长水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同时阻止了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
然而,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漏气的现象。原因是低负压发生器的连接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瓶的低负压接口两者均为硬连接,此处连接不紧密造成了漏气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瓶在使用时出现漏气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瓶体、设置于瓶体之上的瓶盖,瓶盖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入病人胸膜腔内的引流管连接的引流接口以及用于与低压发生器的连接管连接的低负压接口,在瓶体内插有一与引流接口连接的水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负压接口处设置有一转接头,该转接头包括中空的本体、延伸于本体一侧与本体相通的第一连接管、延伸于本体另一侧与本体相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管径从本体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第二连接管的管径从本体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倒刺,第一连接管的外端与低负压发生器的连接管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上插装有连接软管,第二连接管带着连接软管插入低负压接口内。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软管上插入低负压接口的一端设置有一斜口,或者,所述连接软管上插入低负压接口的一端设置有一鱼嘴口,便于连接软管插入低负压接口内。
再改进,所述转接头的本体外侧壁的截面呈方形,方形结构的转接头本体,方便本体手持,便于转接头的连接。
再改进,所述转接头的本体内壁上周向放射状布置有多个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防止转接头在连接过程中,由于用力过度,造成变形,提高了转接头的强度。
再改进,所述引流管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夹子,通过设置夹子,便于更换胸瓶。
再改进,所述瓶体和瓶盖采用旋合方式密封连接,便于液体添加至瓶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一转接头和一连接软管,在连接时,先将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连接,将连接软管插装于第二连接管之上,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外壁上均布置有倒刺,使得连接管和连接软管便于插入,同时防止连接管和连接软管掉落,提高了密封效果,之后,再将第二连接管插入低负压接口内,由于在第二连接管和低负压接口之间压紧有连接软管的管壁,连接软管的管壁具有弹性,从而实现了转接头和低负压接口的紧密连接,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瓶在使用时出现漏气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未经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8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肺结核用吸痰器
- 下一篇:一种呼吸科痰液清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