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主回路板供电及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9333.3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1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涛;谭毅;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张瑾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主回路板 输出端 电容放电单元 整流滤波单元 断电检测 输入端 电压显示单元 本实用新型 放电装置 电压源 供电 自动放电 断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主回路板供电及放电装置,包括电压源、第一PLC单元、整流滤波单元、第二PLC单元、电压显示单元、断电检测控制单元,电容放电单元。第一PLC单元的输入端与电压源相连,输出端与整流滤波单元相连;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PLC单元相连;第二PLC单元的输出端与待测伺服主回路板相连;电压显示单元的输入端与伺服主回路板相连;断电检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PLC单元连接,输出端与电容放电单元连接;电容放电单元分别与待测伺服主回路板及断电检测控制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各种不同功率的伺服主回路板卡进行供电的功能,同时也具备断电后开始自动放电的功能;具备操作简单、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测试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伺服主回路板供电及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各种不同尺寸和不同供电电压的伺服主回路板卡的测试中,在板卡上的整流桥和IGBT模块没有焊接的情况下,先要对板卡各关键电压进行测试,防止因电路问题导致模块烧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稳定的大幅值直流电压源向伺服主回路板上的直流母线直接供电,使主回路板能够正常工作,然后利于万用表等测试仪器测量主回路板上各关键电路的输出电压,来判断电路板是否工作正常。目前给主回路板的直流母线供电采用的供电电源都是可调的直流稳压电压源或者采用专用的测试工装,可调电压源的成本高,使用不便,尤其是测试完毕之后,无法将主回路板的直流母线上所接的大容量电容的高电压放掉,容易造成触电等安全事故,而专用的测试工装通用性差,开发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和/或技术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伺服主回路板供电及放电装置,其为一体化设置,能满足伺服类板卡或有类似直流供电需求的电路板在测试过程中的可靠、安全、便捷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方案:
一种伺服主回路板供电及放电装置,包括:电压源、第一PLC单元、整流滤波单元、第二PLC单元、电压显示单元、断电检测控制单元,电容放电单元,其中:
所述电压源输入交流电;
所述第一PLC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相连,用于交流电源输入的通路选择;
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PLC单元相连,输出端与第二PLC单元相连,用于将交流转为直流,给待测伺服主回路板的直流母线提供所需的直流电压;
所述第二PLC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相连,输出端与待测伺服主回路板相连,用于直流母线电压输出的通路选择;
所述电压显示单元的输入端与伺服主回路板相连,用于显示待测伺服主回路板的直流母线电压;
所述断电检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PLC单元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容放电单元连接,用于供电电源断电检测以及输出直流电压的切断控制;
所述电容放电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待测伺服主回路板及所述断电检测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电源断开后,对母线上的大容量电容进行放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显示单元为高压直流电压表头。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源输入至少两路电压,同时为相应数量的伺服主回路板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本装置实现了供电与放电的一体化设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电压显示单元的设置能够方便人员直观的了解当前电压,而电容放电单元的设置也可以方便的实现断电放电的功能,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伺服主回路板供电及放电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93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