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63639.6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6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辉;吴建辉;徐嘉楠;郑跃平;刘健;范厚勇;崔百惠;倪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主分类号: | A01K61/70 | 分类号: | A01K61/7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桩 十字形 空心混凝土 圆台型 杆件 构建 鱼礁 本实用新型 泥滩 耐海水腐蚀 上表面位置 插入固定 垂直相交 生态修复 竖直部位 水平部位 水生生物 蓄水量 窗格 抗风 日晒 沙质 通水 遮阳 潮汐 天敌 架设 栖息 沙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属于鱼礁技术领域。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包括空心混凝土圆柱和十字形混凝土桩;所述十字形混凝土桩由三根在空间内垂直相交于一点的杆件构成;所述十字形混凝土桩的杆件竖直部位插入固定在泥滩之中,杆件水平部位位于泥滩上表面位置;所述空心混凝土圆柱架设在所述十字形混凝土桩之上;所述空心混凝土圆柱四周开设有通水的窗格。本实用新型鱼礁能够方便安装于沙滩表面,并能长期保持;鱼礁具备一定抗台、抗风、抗潮汐、耐海水腐蚀的特点;生态修复作用明显,尤其适合长江口沙质滩涂的基础;礁阵蓄水量大、钻沙空间大、能遮阳,满足水生生物栖息、繁衍、规避日晒及天敌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属于鱼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在定义上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供海洋生物生活的栖息地,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一般认为美国最早于1935年开展人工鱼礁的投放与研究,我国于1979年在广西省北部湾投放首座混凝土鱼礁,并推广至其它8个沿海省市,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依据构造材料分类,目前主要的人工鱼礁类型包括:混凝土构件型、钢制或玻璃钢构件、人工废弃构筑物等。针对沿海水域底质坚硬、有海水腐蚀、深水压强大等特殊环境铸造“三角”、“人字”、“球体”等形式的构筑物或直接“沉船作礁”。研究表明,人工鱼礁在渔业资源的聚集、增殖等方面有良好效果。
随着鱼礁建设工作开展,环境修复面临竹阵鱼礁技术发展、改善底质环境,强化蓄水能力,辅助水生动物躲避天敌等方面面临瓶颈。为了更好的改善长江口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提升鱼礁科技含量,加大退潮后滩涂存水量,帮助水生生物躲避天敌及强烈日晒,提升各类底栖生物的存活率,需要对构建渔礁安装不断尝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礁体实验。
现有的竹桩对砂层底质的松软程度较小,形成的蓄水沙坑仅为以竹桩做圆心半径30cm范围,且没有遮阳能力,顺竹桩钻沙的水生生物数量、光滩后能够在水坑内留存的虾蟹类数量、规避高温及天敌的能力均有限,因此需要设计制作能够适应长江口滩涂环境,能够成为底栖水生生物庇护所的新鱼礁。
实用新型内容
长江口拥有其特殊的生态环境,首先长江口有着极强的潮汐作用,涨平潮时水深可达10米左右,而落平潮时可露出沙滩;第二,长江口底质为砂质;第三,每个涨落潮期间沙滩上的生物总有数小时经受高温或低温以及缺水的威胁;第四,大量咸淡水交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长江口的沙质滩涂的特性,解决竹阵渔礁蓄水小、钻沙空间小、不能遮阳的问题,满足水生生物栖息、繁衍、规避日晒及天敌的需要,保持毛竹在松软砂层、附着藤壶等方面可用性。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包括空心混凝土圆柱和十字形混凝土桩;所述十字形混凝土桩由三根在空间内垂直相交于一点的杆件构成;所述十字形混凝土桩的杆件竖直部位插入固定在泥滩之中,杆件水平部位位于泥滩上表面位置;所述空心混凝土圆柱架设在所述十字形混凝土桩之上;所述空心混凝土圆柱四周开设有通水的窗格。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混凝土圆柱外径200cm,壁厚10cm,高度30cm,圆柱边均匀开出6个窗格,每个窗格长25cm、高15cm,圆柱下部均匀开4个12cm见方豁口,用以搭扣十字形混凝土桩。
进一步的,所述十字形混凝土桩的竖桩长225cm,两根横桩十字交叉,均长212cm;竖桩和横桩均为方柱,边长11cm;横桩设在竖桩自上部起40cm处。
进一步的,十字形混凝土桩垂直埋入泥土,埋入深度至横桩处。
一种上述的圆台型滩涂构建礁的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未经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3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水产养殖专用网箱
- 下一篇:一种河豚养殖用自动喂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