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动输送线托盘的摩擦轮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67539.0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1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昌华;钱军;董为;郑海平;李臻;李杨歆;文国伟;黄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06 | 分类号: | B65G1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轮 托盘 输送线 固定架组件 摩擦轮组件 驱动 铰接 本实用新型 输送线支架 底板接触 电机带动 检修方便 节能环保 拉杆组件 上下位置 市场应用 输送托盘 维修周期 可调节 可固定 噪声 污染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输送线托盘的摩擦轮机构,包括两端可固定于输送线支架上的固定架组件和底部与固定架组件铰接的摩擦轮组件,所述摩擦轮组件包括可驱动输送线托盘的摩擦轮,所述固定架组件上还固定有顶部与摩擦轮组件铰接、可调节摩擦轮上下位置的拉杆组件。摩擦轮直接与托盘的底板接触,通过电机带动摩擦轮旋转,然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托盘前进。摩擦轮机构能够平稳输送托盘,避免托盘被污染,并且噪声小、节能环保,维修周期长、检修方便,可广泛应用于输送线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驱动输送线托盘的摩擦轮机构。
背景技术
轿车在总装车间流水线上生产时,动力总成一般在分装线上分装完成后,输送到合装工位,与车身完成合装。而动力总成一般放置在托盘上,通过链条辊道线输送。这种输送形式,噪声较大,滚轮容易被油污染,造成托盘打滑不走,且浪费电力,特别是在长距离的输送生产线上应用时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驱动托盘,节省电力,噪声小的驱动输送线托盘的摩擦轮机构。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驱动输送线托盘的摩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可固定于输送线支架上的固定架组件和底部与固定架组件铰接的摩擦轮组件,所述摩擦轮组件包括可驱动输送线托盘的摩擦轮,所述固定架组件上还固定有顶部与摩擦轮组件铰接、可调节摩擦轮上下位置的拉杆组件。
具体的,所述固定架组件包括固定杆和固定连接于固定杆两端、可固定于输送线支架上的压板;所述摩擦轮组件和拉杆组件均固定于固定杆上。
具体的,所述摩擦轮组件还包括驱动摩擦轮转动的电机和固定于固定杆上的摩擦轮支架,所述电机固定于电机固定板上,所述电机固定板底部通过第一铰接结构铰接于摩擦轮支架上,顶部通过第二铰接结构铰接于拉杆组件上。
具体的,所述摩擦轮支架包括两块正对且垂直固定于固定杆上的摩擦轮支架板,所述第一铰接结构包括固定于电机固定板底部的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两块摩擦轮支架板之间,所述套筒与两块摩擦轮支架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定位卡槽,所述摩擦轮支架板上固定有与转轴的定位卡槽配合的第一定位卡板。
具体的,所述拉杆组件包括固定于固定杆上、与固定杆成钝角的拉杆定位板和垂直穿过拉杆定位板上的拉杆,所述拉杆通过拉杆定位调节结构连接于拉杆定位板上,所述拉杆顶端通过第二铰接结构与电机固定板铰接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铰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拉杆顶部的拉杆叉,所述拉杆叉包括固定于拉杆顶端的底板和垂直固定于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电机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设置于拉杆叉内,所述拉杆叉与铰接板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拉杆叉的侧板上固定有与连杆的定位卡槽配合的第二定位卡板。
具体的,所述拉杆定位调节结构包括位于拉杆定位板上方、限制拉杆沿垂直于拉杆定位板方向向下运动的第一定位结构和位于拉杆定位板下方、套设于拉杆上的调节弹簧,所述拉杆底部设有限制调节弹簧压缩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套设于拉杆上的第一垫片和螺纹连接于拉杆上的第一定位螺母,所述第一垫片底面与拉杆定位板顶面压紧,所述第一定位螺母与第一垫片顶面压紧。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套设于拉杆底部的第二垫片和螺纹连接于拉杆底部的第二定位螺母,所述调节弹簧的顶端与拉杆定位板底面压紧,底端与第二垫片顶面压紧,所述第二垫片底面与第二定位螺母压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7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