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超声聚焦辅助三级雾化冷却与术后创口成膜装置和生物骨低损伤可控磨削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1569020.6 申请日: 2017-11-21
公开(公告)号: CN208769899U 公开(公告)日: 2019-04-23
发明(设计)人: 杨敏;李长河;贾东洲;张彦彬;张效伟;李润泽;侯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1B17/16 分类号: A61B17/16
代理公司: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代理人: 任欢
地址: 266033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喷嘴 换能器外壳 成膜装置 神经外科 术后创口 雾化冷却 变幅杆 超声 超声波发生器 压电陶瓷片 磨削装置 聚焦 包覆的 低损伤 生物骨 可控 两层 半球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 创口 顶部设置 颅底肿瘤 球面结构 压电元件 压缩气体 医用纳米 摘除装置 储液杯 电极片 磨削区 电极 流体 冷却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超声聚焦辅助三级雾化冷却与术后创口成膜装置和生物骨低损伤可控磨削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颅底肿瘤摘除装置无法对磨削区进行冷却、对创口进行及时包覆的问题,具有可实现及时包覆的有益效果,其方案如下:一种神经外科超声聚焦辅助三级雾化冷却与术后创口成膜装置,换能器外壳,换能器外壳内设置变幅杆II,变幅杆II顶部设置至少两层压电陶瓷片II,相邻两层压电陶瓷片II之间设置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的电极片,换能器外壳底部呈半球面结构,在该球面结构内侧设置多个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连接的压电元件;喷嘴,设于变幅杆II底部,喷嘴与医用纳米流体储液杯连接,且喷嘴内还可通入压缩气体,喷嘴内侧还设置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神经外科颅骨磨削、术中冷却、术后创口成膜柔性集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神经外科超声聚焦辅助三级雾化冷却与术后创口成膜装置和生物骨低损伤可控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骨磨削是颅底肿瘤摘除手术中常见的和基本的手术操作之一,临床中外科医生常用高速微型砂轮去除骨病理。然而,高速磨削产生大量的热,导致骨坏死和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对组织的凝血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中常用生理盐水滴灌式冷却,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带走部分磨削热。磨削热损伤得到临床上公认的关注,因为在磨削过程中不能确定温度从而不能控制热损伤的程度。Kondo 等人指出,在浇注式生理盐水冷却方式下,热损伤的最高临界温度是43℃,高于43℃时,视神经就会受到损伤,严重时会导致失明。涉及到骨磨削,面部瘫痪和股骨头坏死也是骨科手术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在磨骨手术中,对温度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经检索,美国伊利诺伊州喷雾系统公司D·J·菲利西恰等发明了一种具有锥形喷雾特征的超声雾化喷嘴(专利号:ZL 200880125586.7),对喷嘴组件施加加压空气,相互连通的端口、隔室、槽道将加压空气引导到雾化表面。为得到锥形喷雾,端口、隔室、槽道引导加压气体围绕雾化杆旋转。当旋转的加压气体通过邻近雾化表面离开喷嘴组件时,雾化液滴被夹带在气体中。旋转的加压气体向前推动液滴,液滴以锥形喷雾形式沿周向向外运动。

经检索,清华大学向东等发明了一种组合超声雾化装置(专利号:ZL201010122821.4),其中,一级低频超声雾化喷嘴轴线与二级高频超声雾化喷嘴阵列前端雾化表面呈一定角度配置,在二级高频超声雾化喷嘴阵列的雾化表面形成良好液膜的基础上,提供足够的振幅使液体在表面波的作用下,破裂成细小的雾状液滴,增加了液体雾化的适应范围。

经检索,清华大学向东等发明了一种相控超声波雾化喷嘴(专利号:ZL201010122838.X),阵元以分组等间距环阵方式分布,镶嵌有阵元的支撑件与前盖和后盖成夹心式结构,变幅杆尖端是液体雾化表面,待雾化的液体经中央通道到达其表面。采用相控超声波换能器阵列方案,减小了单个阵元压电片的尺寸,可提供较高的超声雾化频率,并基于同一变幅杆结构,雾化表面的振幅可以满足较大粘度液体的雾化要求。

经检索,苏州科技学院李华等发明了一种超声聚焦汽雾冷却器(专利号:ZL201010221499.0),包括后盖板、压电陶瓷片、电极片、变幅杆、聚焦圆盘、传振杆和汽雾罩,后盖板、压电陶瓷片及电极片通过螺栓前端的螺纹和变幅杆夹紧,聚焦圆盘通过双头螺钉夹紧在传振杆和变幅杆之间,汽雾罩通过粘接剂粘接在聚焦圆盘上,振子部分采用夹心式换能器结构,具有功率容量大、汽雾聚焦能力强的优点,在保证高效冷却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冷却液用量,从而实现绿色环保冷却。

经检索,长沙理工大学毛聪等发明了一种对切削加工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 ZL 201010551978.9),在植物油或去离子水中加入体积比为1~5%,纳米颗粒粒径为20~40nm,添加体积比为0.05~0.15%的分散剂并配以频率为10~40kHz的超声波振动,以获得均匀且分散性好的油基或水基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压力为0.3~1MPa的压缩空气作用下将纳米颗粒悬浮液充分雾化成直径达到微米级的雾粒,高压雾粒通过喷嘴冲破刀具及工件表面气障层射向切削区,对切削区进行润滑和冷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90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