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电式蜂鸣器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0039.2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1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刘家斌;柴智;魏肃;刘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9/122 | 分类号: | G10K9/1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361011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蜂鸣器 驱动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电式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端、信号反相电路以及压电式蜂鸣器;通过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一低电平为零的方波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反相电路将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方波信号转换为两个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方波信号,并将这两个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方波信号分别输送至压电式蜂鸣器的两端,使压电式蜂鸣器两端电压的变化幅度大于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方波信号的幅值,进而提高压电式蜂鸣器输出声音的分贝数。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电式蜂鸣器驱动电路,无需增大压电式蜂鸣器的体积或者增加升压电路,即可提高压电式蜂鸣器输出声音的分贝数,产品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电式蜂鸣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压电式蜂鸣器是将压电材料粘贴在金属片上,当压电材料和金属片两端施加上一个电压后,因为逆压电效应,蜂鸣片就会产生机械变形而发出声响。通常蜂鸣器都是起报警或者提示音作用,所以蜂鸣器通常要求要响亮,并且体积要小,但是体积越小,振动腔体的空间越小,导致音量变小。在压电式蜂鸣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压电式蜂鸣器输出声音的分贝数受压电式蜂鸣器两端的电压大小影响,压电式蜂鸣器两端的电压差越大,压电式蜂鸣器输出声音的分贝数越大。
通常,为控制生产成本,一般使用控制器端口输出的方波信号直接驱动压电式蜂鸣器,压电式蜂鸣器两端的电压差一般只有5V,导致使用的压电式蜂鸣器仅能达到20CM处有80分贝的声音,报警或者提示的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电式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端、信号反相电路以及压电式蜂鸣器;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一低电平为零的第一方波信号;所述信号反相电路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第一方波信号转换为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第二方波信号和第三方波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方波信号和所述第三方波信号分别输送至所述压电式蜂鸣器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反相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和第二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均通过电阻R1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连接电源VCC和地线;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连接电源VCC和地线;
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连接所述压电式蜂鸣器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连接所述压电式蜂鸣器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与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供电电源均为电源VCC;
所述电源VCC的输出电压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第一方波信号的高电平电压相同。
进一步地,还包括滑动电阻RF1和滑动电阻RF2;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滑动电阻RF1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滑动电阻RF2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1的电阻值、电阻R2的电阻值、电阻R3的电阻值、电阻R4的电阻值以及电阻R5的电阻值均为10k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电式蜂鸣器驱动电路,通过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一低电平为零的方波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反相电路将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方波信号转换为两个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方波信号,并将这两个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方波信号分别输送至压电式蜂鸣器的两端,使压电式蜂鸣器两端电压的变化幅度大于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方波信号的幅值,进而提高压电式蜂鸣器输出声音的分贝数。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电式蜂鸣器驱动电路,无需增大压电式蜂鸣器的体积或者增加升压电路,即可提高压电式蜂鸣器输出声音的分贝数,产品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0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