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戴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1088.8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0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G06F3/01;G06F21/32;G06K9/00;G06Q2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眼 红外接收单元 头戴显示装置 光学组合器 红外发射单元 红外收发模组 图像显示器 转换件 光轴 红外光 本实用新型 虹膜识别 身份验证 图像光线 虚拟图像 眼球跟踪 平面波 球面波 共轴 可用 虚像 正对 反射 投影 平行 放大 图像 输出 发射 清晰 转换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该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显示器、光学组合器和红外收发模组。光学组合器包括能将平面波转换为球面波的转换件。红外收发模组包括红外接收单元和红外发射单元。转换件的光轴和红外接收单元的光轴实质上平行或共轴。由图像显示器输出的图像光线,经光学组合器放大并反射至人眼形成虚拟图像。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的红外光覆盖人眼范围,人眼经光学组合器投影后的人眼虚像被红外接收单元获取。该头戴显示装置实现了红外接收单元不用正对人眼就可以获得清晰的正眼图像,可用于眼球跟踪、虹膜识别身份验证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头戴显示器(HMD,Head mounted display)是一种至少包含一个微型显示器件(图像源模组)、显示光学系统以及支撑结构的近眼显示装置。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用的个人隐私的保护及支付使用等安全性问题也将凸显;通过密码锁,指纹是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而虹膜识别身份认证被认为是仅次于DNA识别的生物技术,将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头戴显示装置解决了用户在使用显示设备的使用权限、交易支付等身份验证问题,是技术发展趋势。
虹膜识别模块要求拍摄人眼图像的摄像头正对于人眼,以获得最有效、最可靠的人眼图像。并且,要求人眼距拍摄人眼图像的摄像头的物理距离大于摄像头的最近工作距离,该最近工作距离通常在300mm~3m之间。而现有技术中,佩戴具有正对于人眼拍摄人眼图像的摄像头的头戴显示装置后,人眼距摄像头的物理距离一般小于100mm。因此,现有的头戴显示装置拍摄的人眼图像不清晰,继而导致虹膜识别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虹膜识别要求的头戴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显示器、光学组合器和红外收发模组,所述光学组合器包括能将平面波转换为球面波的转换件,所述红外收发模组包括红外接收单元和红外发射单元;
所述转换件的光轴和所述红外接收单元的光轴实质上平行或共轴;
由所述图像显示器输出的图像光线,经所述光学组合器放大并反射至人眼形成虚拟图像;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的红外光覆盖人眼范围,人眼经所述光学组合器投影后的人眼虚像被所述红外接收单元获取。
可选地,所述转换件为衍射平面或连续的凸曲面。
可选地,所述转换件包括平面和成像透镜组件。
可选地,所述成像透镜组件为定焦成像透镜组件或变焦成像透镜组件。
可选地,所述成像透镜组件为液晶透镜、液体透镜和机械变焦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图像显示器为自发光型显示器。
可选地,所述图像显示器包括图像显示单元、偏振分光组件和照明光源,所述图像显示单元为反射式的;
照明单元输出的光束透射至所述偏振分光组件,S偏振光束被偏振分光组件反射至所述图像显示单元,所述图像显示单元根据此时待显示图像的灰度对S偏振光束进行光能量调制,经所述图像显示单元调制后的光束转换为P偏振光束,P偏振光束再次透过所述偏振分光组件后进入所述光学组合器中。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射单元与所述图像显示器集成于一体。
可选地,所述图像显示器包括图像显示单元和照明单元,所述图像显示单元为透射式的;
照明单元输出的照明光束入射至图像显示单元,图像显示单元根据此时待显示图像的灰度对照明光束进行光能量调制,调制后的光束直接进入光学组合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10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