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防足下垂的踝足矫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1446.5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5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阳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1G7/07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44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锐角 本实用新型 踝足矫形器 矫形装置 贴合固定 足下垂 踝足 可调节支撑 直角三角形 锐角斜面 外壳侧面 侧气囊 充气口 穿通孔 放气口 三菱柱 直角面 通孔 外物 预防 对称 侧面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防足下垂的踝足矫形装置,其包括踝足矫形器本体、外壳和若干双数气囊,外壳为中部设有通孔的正三菱柱形,包裹并固定在穿通孔而过的踝足矫形器本体外面,气囊的横截面为包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气囊对称且30°锐角朝下地布置在外壳的两侧,里侧的气囊的锐角斜面与外壳侧面贴合固定,外侧的气囊的锐角直角面与里侧气囊的另一侧面贴合固定,各气囊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无须再用外物支撑,且可调节支撑角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踝足矫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预防足下垂的踝足矫形装置。
背景技术
下肢瘫痪、昏迷、长期卧床患者,由于长时间不活动,常会形成僵硬的足下垂。足下垂会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临床中常用踝足矫形器预防足下垂。但平卧位时因踝足矫形器有一定的重量,须用外力支撑,否则会导至患者的患肢过度内外旋及内收外展位,不能保证患者有良好的肢位摆放。同时在身体位置改变时,须重新穿戴后再进行身体位置的摆放,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预防足下垂的踝足矫形装置,其在使用时无须再用外物支撑,且可调节支撑角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防足下垂的踝足矫形装置,包括踝足矫形器本体,其特征是还包括:
一外壳,为中部设有通孔的正三菱柱形,包裹并固定在穿通孔而过的所述踝足矫形器本体外面,外壳以一面为水平底面;
若干双数气囊,其横截面为包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气囊对称且30°锐角朝下地布置在所述外壳的两侧,里侧的气囊的锐角斜面与外壳侧面贴合固定,外侧的气囊的锐角直角面与里侧气囊的另一侧面贴合固定,各气囊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
所述气囊的位于上方的气囊壁为软质材料,两侧的气囊壁为硬质材料。
所述踝足矫形器本体与外壳之间填充有硬质泡沫。
所述踝足矫形装置还设有电动充放气装置和用于控制电动充放气装置的控制开关,所述气囊的充气口和放气口分别与所述电动充放气装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若干个气囊布置在外壳的两侧,在使用时,气囊支撑住踝足矫形器本体的侧边,抵消其倾斜力,还可通过对不同气囊的充放气,得到不同角度的支撑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踝足矫形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踝足矫形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外壳和气囊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踝足矫形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
1-踝足矫形器本体;21-通孔;22-外壳;23-里侧的气囊;24-外侧的气囊;25-硬质泡沫;231-上方的气囊壁;232-两侧的气囊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未经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1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