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接地网故障诊断的测试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7285.0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8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青控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朱玉建 |
地址: | 26655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 接地网故障 激励电流 测试切换装置 多路切换开关 程控直流电 测试切换 量测位置 接地网 诊断 流源 主机 数据采集单元 微处理器 激励位置 极性切换 现场测试 自动测试 多支路 工作量 测试 通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接地网故障诊断的测试切换装置,其包括主机、数据采集单元和测试切换单元等部件,测试切换单元包括微处理器、程控直流电流源、一号切换继电器、二号切换继电器和多路切换开关,其中,程控直流电流源可以产生激励电流,一号切换继电器可以实现激励电流极性的切换,而二号切换继电器可以实现激励位置的切换,多路切换开关利于实现量测位置的切换。本实用新型可以对一个多支路的接地网进行自动测试,测试接地网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完成对激励极性切换、激励和量测位置切换以及激励电流的控制等各项功能。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接地网故障诊断时的现场测试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接地网故障诊断的测试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网是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接地网将多个接地体用接地干线连接成网络,具有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小的特点,适合大量电气设备接地的需要,多用于配电所、大型车间等场所接地环路工作区域内。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一些接地网导体会发生锈蚀甚至断裂,从而破坏了原有的接地网设计结构,降低了接地网的原有性能,对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对接地网进行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然而,现有接地网的检查方式通常为:技术人员在发现某段接地网的阻抗不合格或出现事故后,通过开挖查找接地网的电气连接故障或腐蚀段而进行的。这种方法具有盲目性、工作量大、速度慢等缺点。基于此,如何能够对接地网的故障进行快速、有效地诊断成为本领域研究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接地网故障诊断的测试切换装置,以减少接地网故障诊断时的现场测试工作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接地网故障诊断的测试切换装置,包括主机、数据采集单元和测试切换单元,其中主机分别与数据采集单元和测试切换单元连接;数据采集单元还与测试切换单元连接;数据采集单元采用数字万用表;测试切换单元包括微处理器、程控直流电流源、一号切换继电器、二号切换继电器和多路切换开关;程控直流电流源、一号切换继电器、二号切换继电器、多路切换开关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微处理器采用ARM微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主机与数据采集单元、测试切换单元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主机与数据采集单元、测试切换单元之间通过RS232或RS485总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程控直流电流源由BUCK电路和DA转换电路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述及的测试切换装置,包括主机、数据采集单元和测试切换单元等部件,测试切换单元包括微处理器、程控直流电流源、一号切换继电器、二号切换继电器和多路切换开关,其中,程控直流电流源可以产生激励电流,一号切换继电器可以实现激励电流极性的切换,而二号切换继电器可以实现激励位置的切换,多路切换开关利于实现量测位置的切换。本实用新型述及的测试切换装置可以对一个多支路的接地网进行自动测试,测试接地网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完成对激励极性切换、激励和量测位置切换以及激励电流的控制等各项功能。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接地网故障诊断时的现场测试工作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接地网故障诊断的测试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容储能维持单元的原理框图;
其中,1-主机,2-数据采集单元,3-微处理器,4-程控直流电流源,5-一号切换继电器,6-二号切换继电器,7-多路切换开关,8-电容储能维持单元,9-测试切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青控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青控电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7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