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1768.8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9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占秀容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80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臂 采集圈 新型玉米 伸缩臂 收获机 束圈 玉米 本实用新型 应用范围广 转动连接件 翻转结构 径向伸缩 料斗 行车 收获 种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行车前侧通过第一转动连接件安装有伸缩臂,伸缩臂与短臂连接,短臂固定安装有采集圈,采集圈与短臂的连接处设置翻转结构,采集圈内部设有活动束圈,活动束圈能够径向伸缩,短臂与料斗相连;具有收获的玉米的玉米饱满、完整,有利于玉米可持续种植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玉米收获机是在玉米成熟时用机械对玉米完成收获工作的农机具。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玉米收获机的工艺流程一般为,用玉米收获机在玉米生长状态下进行摘穗,在摘穗辊和摘穗板的作用下,果穗柄被拉断,由于内外摘辊高度差的作用,果穗落入果穗箱,果穗装满后开箱集堆。但是存在,玉米采摘时,玉米粒破坏严重,并且容易伤至玉米杆根部,不利于可持续种植和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保持采摘后的玉米的玉米粒完整、饱满,不伤害玉米杆根部,有益于玉米可持续种植和生产的新型玉米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包括行车和料仓,所述行车内设有控制室,所述料仓安装于行车的顶部,所述行车前侧通过第一转动连接件安装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通过第二转动连接件与短臂连接,所述短臂自由端固定安装有采集圈,所述采集圈与短臂的连接处设置翻转结构,所述采集圈内部设有活动束圈,所述活动束圈能够在采集圈内以采集圈的圆心为圆心,进行径向伸缩,所述活动束圈与采集圈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所述短臂还与料斗通过第三转动连接件相连,所述料斗能够绕第三转动连接件转动,并能够完全覆盖采集圈,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第二转动连接件、第三转动连接件、翻转结构以及活动束圈均由控制室内人工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料斗的外沿开口呈圆形。
优选的,所述活动束圈采用金属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行车底部上方设有地爪,能够在使用时深入土壤抓地,也能在不使用时收于车轮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料仓内设有喷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采用特殊结构进行玉米采摘,能够尽量达到人工采摘的效果,保持采摘后的玉米的玉米粒完整、饱满;
(2)不会伤及玉米杆根部,采摘的方式更加科学,采摘后的玉米杆能够保持正常生长规律,有利于玉米的可持续种植和生产;
(3)使用方便、控制方便,适合相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技术人员进行使用和操作;
(4)对不同生长尺寸和规模的玉米收获调节适应性好,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束圈在与采集圈贴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束圈在与采集圈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行车;2、料仓;3、控制室;4、第一转动连接件;5、伸缩臂;6、第二转动连接件;7、短臂;8、采集圈;9、翻转结构;10、活动束圈;11、第三转动连接件;12、料斗;13、地爪;14、喷水装置;15、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占秀容,未经占秀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1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菜类农作物收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扶蔗分行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甘蔗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