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封闭式烧结热矿冷却及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6278.7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2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希栓;袁静;肖阳;杨磊;赵娴;赵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地址: | 300401 天津市北辰区京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矿 烧结 壳体 预存 冷却 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 全封闭式 冷却段 余热回收率 垂直设置 接收冷却 冷却系统 冷却装置 密封连接 强化冷却 水平设置 余热锅炉 余热系统 逐级冷却 电耗 冷却风 冷却机 热风口 上端 风冷 冷风 排出 热风 后排 装入 余热 引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封闭式烧结热矿冷却及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一侧形成有垂直设置的预存段,用于接收连续或间歇装入的烧结热矿;壳体的下部形成水平设置的冷却段,与预存段密封连接,内部设有冷却机,通过自底部引入的冷却风对自所述预存段落下的烧结热矿进行逐级风冷后排出;冷却段的上端集成有余热锅炉,通过热风口接收冷却段排出的热风。本实用新型使高温热矿在一个全封闭的壳体中逐级冷却,强化冷却效果,大大减少冷却系统用风从而降低电耗;另一方面采用全封闭的冷却装置保证余热品质,避免未参与热矿冷却的冷风漏入余热系统,提高烧结热矿的余热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热矿冷却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封闭式烧结热矿冷却及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企业中,烧结工序的能耗仅次于炼铁,占总能耗的10%~20%,其中约有30%的能量是通过烧结冷却机以热烟气的形式排入大气,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烧结机正常生产时,经过烧结的热矿从烧结机的尾部落下,经单辊破碎机破碎后,通过热振筛进行筛分,再经溜槽落到冷却机台车上。烧结工艺需要高达1200℃的温度,在溜槽处的热烧结矿温度可达800℃左右,主要以辐射形式向外散热,自溜槽落到冷却机上的料温通常在600℃以上。一般烧结冷却机根据大小在其下方布置有数台(3~5台)冷却风机,对烧结矿料层强制鼓风冷却。经与冷却一段、二段矿料换热后,在风罩内聚集的冷却风温度提高到300~500℃。
现有的带冷机或环冷机由于不是采用全封闭形式,台车和风箱之间是相对运动的,再加上烧结矿在冷却机台车上布料不均匀,边缘效应在所难免,且直接影响冷却烟气的温度和流量。另外,由于冷却机台车是按一定速度运动的,其台车下方风箱和上方集气罩与台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尽管有些生产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密封。但密封效果较差,不但造成鼓风机送风很大一部分未参与热交换直接从台车下方风箱和台车之间的间隙排出,增加冷却能耗,而且还造成冷空气经台车与上方集气罩之间的间隙未经换热直接进入集气罩,使烟气品质和余热资源的下降。
现有冷却工艺配套余热发电系统后装机容量一般为:吨矿15~18.5kW。且系统装备分散,占地面积较大,烟风管道较长因此热损失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钢铁行业烧结工艺热矿冷却及显热回收的全封闭式烧结热矿冷却及余热回收装置,以降低现有冷却系统能耗并提高烧结热矿的余热回收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封闭式烧结热矿冷却及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一侧形成有垂直设置的预存段,用于接收连续或间歇装入的烧结热矿;所述壳体的下部形成水平设置的冷却段,与所述预存段的底部相通,内部设有矿石料输送机,通过自底部引入的冷却风对自所述预存段落下的烧结热矿进行逐级风冷后排出;所述冷却段的上端集成有余热锅炉,通过热风口接收所述冷却段排出的热风。
所述冷却段内的矿石料输送机倾斜5-12度设置,自预存段向冷却料排出端由高到低向下倾斜。
所述冷却段的尾部侧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内设有下料装置。
所述热风口位于所述冷却段的中部顶端,将集成在一起的所述冷却段顶部与所述余热锅炉的底部相连通。
所述预存段的顶端具有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全封闭式烧结热矿冷却及余热回收装置,改变了现有烧结工艺所采用的带式、环式冷却采用上部烟罩固定,下部热矿输送运动的不封闭结构,使高温热矿在一个全封闭的壳体中逐级冷却,强化冷却效果,大大减少冷却系统用风从而降低电耗;另一方面采用全封闭的冷却装置保证余热品质,避免未参与热矿冷却的冷风漏入余热系统,提高烧结热矿的余热回收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62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组合式受电弓碳滑板碳条焙烧匣钵
- 下一篇:一种侧吹炉烟道出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