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环式土壤初始入渗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8264.9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3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起;谭德冲;赵嘉涛;王少博;韩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刘立升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土壤 本实用新型 定位机构 单环式 环装置 入渗仪 击柱 可拆卸连接 垂直设置 底板中心 技术支持 土壤结构 准确度 打击力 重合 半环 减小 圆环 测量 传递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环式土壤初始入渗仪,包括入渗环,所述入渗环由两个半环可拆卸连接而成,还包括击环装置,所述击环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覆盖连接后的入渗环,所述底板的一面垂直设置有受击柱,所述受击柱轴线与所述底板中心重合,所述底板另一面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所述底板该面放置于所述入渗环上时对所述底板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打击力均匀传递至入渗环,减少将入渗环砸入土中时所产生的振动或者偏差,使得入渗环在砸入过程中土壤与圆环之间的缝隙减小,降低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减少优先流对土壤初始入渗率的影响,提高土壤水分入渗测量的准确度,为作物水分有效利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性质测定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环式土壤初始入渗仪。
背景技术
土壤水分入渗是田间水分循环的重要过程,土壤入渗率是衡量土壤入渗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的大小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有关。大量研究表明,环式入渗仪模型计算简单,设备成本相对较低,方便携带和测量,是目前应用非常普遍、同时也是很经典的测量方法。但是采用环式入渗仪测量的土壤稳定入渗率与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入渗率相比是偏大的,其原因普遍认为是将入渗环砸入土中过程会产生振动,且难以对入渗环进行均衡打击,从而对土壤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壁和土壤间会形成一定的缝隙,提供了水分入渗过程的优先路径,造成环式入渗仪的测量结果比土壤真实入渗性能偏高。现在的研究人员大多是对环式入渗仪测量自动化及操作便捷性进行改进,提高环式入渗仪测量的自动化程度,但是对入渗测量结果精确性关注较少。
中国发明专利CN103743660B公开了一种检验环式入渗仪测量初始入渗率效果的装置,包括两个半环、位于半环直径延长线上的四片连接板、入土打击装置,所述入土打击装置包括铁锤、二个铁锤导管;所述四片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两相对的螺孔,所述铁锤导管上部设置有定位部件,所述铁锤的直径小于铁锤导管的直径;所述定位部件为设置在铁锤导管上部的插槽和铁锤止动板;组装所述检验环式入渗仪测量土壤初始入渗率效果的装置时,将所述两个半环相对的连接板用螺栓固定为入渗环,所述相对的连接板之间垫有防止渗水的垫片。
应用上述检验环式入渗仪测量土壤初始入渗率效果的装置检验环式入渗仪测量初始入渗率效果时,通过螺栓将两个半环固定连接为一个完整的入渗环,将入渗环放在选定的土壤表面上轻压,使得地面显现连接板所处的位置,然后移走入渗环;用取土钻在连接板所处位置打孔取土,达到入渗环预计安装深度,然后将入渗环放在土壤表面,使连接板分别均处在打孔的位置;将两个铁锤导管沿入渗环直径对称位置铅直放在入渗环上,从铁锤导管上部放入铁锤,置于铁锤止动板上,而后同时抽出铁锤止动板,使铁锤从给定相同高度同时自由落体打击入渗环,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入渗环入土深度达到预计安装深度。
由于上述装置需要两个铁锤导管对称放置,且需要同时抽出铁锤止动板,因而操作难度较高,对称精确度和抽出铁锤止动板的时间精度难以控制,且由于只是两边打击,故仍然易出现入渗环受打击不平衡的现象,从而实验结果易受影响。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还公开了“所述铁锤成对使用,每对铁锤质量相等,铁锤的质量(一个铁锤的质量)为0.8-1.1kg、2.0-2.5kg和3.5-4.5kg中的一种或多种”等内容,由于需要控制入渗环入土深度,且实验土质不尽相同,因而需要对入渗环打击力度进行较为精确的控制。若铁锤规格较少,则入渗环打击力度很难满足控制需要,若是准备许多种规格的成对铁锤,则制作较为繁琐,成本较高,即使在铁锤规格较多的情况下,不同规格的铁锤之间仍然存在质量差异,难以根据需要进行更细微的打击力度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环式土壤初始入渗仪,能够对入渗环进行均衡打击,从而提高土壤水分入渗测量的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82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雾霾报警手环
- 下一篇:一种用于透水实验的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