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94066.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7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白锋;李祥元;卢海;王永斌;张艳;韩鹏飞;车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74 | 分类号: | H01G11/74;H01G11/78;H01G11/6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钟欢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级电容器 集流片 正极引出结构 芯包 本实用新型 机械接触 壳体 焊接 凸起 壳体一体化 正极集流片 局部发热 壳体包裹 壳体焊接 直接焊接 不均匀 紧密性 正极柱 端盖 内阻 空洞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包括芯包、正集流片和壳体,芯包的一个端面与正集流片焊接,正集流片远离芯包的一侧具有多个凸起,壳体包裹芯包和正集流片,且壳体与正集流片相对的端盖设有与多个凸起进行焊接的壳体焊接点空洞。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克服了现有的超级电容器正极引出结构由于机械接触不良导致电流密度不均匀、局部发热严重以及内阻较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的正极集流片直接焊接在壳体上,芯包与正集流片焊接,实现芯包与壳体一体化,正极柱引出无机械接触,从而消除机械接触的不紧密性,有利于提升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的新型特殊元器件,具有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温度特性好、节约能源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在自动抄表系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和不间断电源(UPS)等行业的应用广泛。
现有超级电容器正极引出结构多数为在芯包上焊接集流片入壳后进行滚槽结构,其结构不稳定,抗震动性能差,易造成机械损坏;而且由于接触不紧密,易造成大电流下电流密度不均匀,内阻较大且不稳定,充放电过程易局部发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克服了现有的超级电容器正极引出结构由于机械接触不良导致电流密度不均匀、局部发热严重以及内阻较大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包括芯包、正集流片和壳体,芯包的一个端面与正集流片焊接,正集流片远离芯包的一侧具有多个凸起,壳体包裹芯包和正集流片,且壳体与正集流片相对的端盖设有与多个凸起进行焊接的壳体焊接点空洞。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壳体靠近正集流片的端盖处设置有放置正极柱的凸部,正集流片上设有使正极柱穿过的通孔。
壳体的侧壁设置有防爆槽。
正集流片上刻设有多个正集流片空洞。
正集流片上远离芯包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陷的正集流片焊接点。
芯包由铝箔以及涂覆在铝箔上的活性材料层卷绕成圆柱状制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克服了现有的超级电容器正极引出结构由于机械接触不良导致电流密度不均匀、局部发热严重以及内阻较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的正极集流片直接焊接在壳体上,芯包与正集流片焊接,实现芯包与壳体一体化,正极柱引出无机械接触,从而消除机械接触的不紧密性,有利于提升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的壳体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的正集流片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的正集流片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引出结构的芯包和正集流片焊接状态示意图。
图中,1.芯包,2.壳体,3.正集流片,4.防爆槽,5.凸部,6.壳体焊接点空洞,7.正集流片空洞,8.凸起,9.正集流片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4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