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负压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97674.X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2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宋丹丹;李静;李维娜;李芳;高建蕾;郭钇彤;曹鹏;申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丹丹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G01L1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腔 弹簧 三通 平面槽 负压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一端连接 主体连接 指针 负压 弹簧连接 底板连接 两端封闭 内部中空 实时监测 一端封闭 一端开放 引流系统 主体内部 主体一端 放气阀 负压球 开放端 密闭性 滑杆 胶管 两通 穿过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负压测定装置,包括主体、三通、伸缩腔管、弹簧和指针,主体为两端封闭内部中空的结构,主体一端与三通的一通连接,主体内部两端分别设有弹簧和伸缩腔管,伸缩腔管为一端开放一端封闭结构,伸缩腔管开放端与主体连接三通的一端连接,弹簧的一端与主体连接三通相反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滑杆与伸缩腔管的底板连接,主体的一侧面开设平面槽,平面槽位于弹簧的行程范围内,指针一端与弹簧连接,指针的另一端穿过主体,位于平面槽的槽面上,三通的剩余两通其中一通与胶管连接,一通与放气阀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能够实时监测并显示准确的负压值,在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性的同时,使得负压球维持持续有效的负压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负压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普外科患者术后经常使用负压球将手术部位的积血或者积液引流出来,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负压球是一种弹性的真空内腔,负压引流是将一次性负压球的引流管端插入手术部位,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原理,将伤口处的积血或者积液吸出,并引流到负压球内。因此,确定合理的负压值、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至关重要,这也是护理的重点内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现有技术缺陷:目前国内负压引流的材质、器具多种多样,市场上尚未有一次性使用负压球的负压测定装置,且负压值也是临床医护人员根据理论、各自的经验概略确定调节,并没有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标准,缺少科学的量化方法。传统建立负压的方式为将负压球与引流管的体外端接通并将负压引流球捏瘪,检查无漏气。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球容积为200ml,经测量负压大于-44mmHg,1 mmHg=0.133kPa,共约10 kPa,当挤压负压球的1/3-2/3处时负压值约为5-7 kPa。一次性手雷式负压球在扁瘪状态可保持-2.6 kPa的负压,压力大小可根据需要挤压手雷进行调控,但压力较低。一次性医用负压引流球负压达-2.8 kPa,但是,当球内液体达1/2时球内负压即消失,需要不断用手挤压负压球。如完全鼓起,此时负压球内无负压,负压失效,应考虑引流管是否发生折叠、塌陷、堵管以及引流球是否有漏气、负压球内引流液是不是已满,如是引流球内液体太多则要及时倒出,重建负压,如有漏气,则检查引流管周是否有漏气,管球连接是否紧密,引流管及负压球是否有破损。此种建立负压的方式不仅不能即时显示负压值的大小,也不能使负压球内的负压处于有效负压。这不仅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负担,也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增加感染机会,延迟伤口愈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负压测定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负压测定装置,包括主体、三通、伸缩腔管、弹簧和指针,主体为两端封闭内部中空的结构,主体的一端与三通的一通连接,主体内部两端分别设有弹簧和伸缩腔管,伸缩腔管为一端开放一端封闭的结构,伸缩腔管开放端与主体连接三通的一端连接,弹簧的一端与主体连接三通相反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滑杆与伸缩腔管的底板连接,主体的一侧面开设平面槽,平面槽位于弹簧的行程范围内,指针一端与弹簧连接,指针的另一端穿过主体,位于平面槽的槽面上,三通的剩余两通其中一通与胶管连接,一通与放气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体内部设有阻移环,阻移环与主体内壁连接,中间留有供滑杆穿过的孔,阻移环位于弹簧和伸缩腔管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体外侧一端设有悬挂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面槽表面为白色且表面标有刻度,指针为红色。
进一步的,所述的胶管为“U”形弹性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伸缩腔管为塑料波纹管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丹丹,未经宋丹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76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洗式防堵吸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引流装置